人间书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J.D. 塞林格 著 作家塞林格一直是独特的存在,而这篇《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本“坏书”,因为文中主人公霍尔顿满口粗话,给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感觉。 初看这本书,我也被作者这种文风吓了一跳,但是细读之下,又有强烈的共鸣。 这本书出版后,在美国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因为这本书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的苦闷、他们的愿望。 经过了几十年时间的考验,这本书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 很多中学和高等学校已经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 我们在读书时,总是会被其中的一些句子“猛然击中”。 今天我选取了书中“击中”我的6句话,与你分享。 01 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还记得小时候被奶奶拍着睡觉,嘴里总哼着: “小小宝贝呀~快快长大呀~” 时光荏苒,那个被抱在怀里的小孩儿,如今已经长成了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 长大这回事,用不着你期盼,它自己就会到来。 从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我们便接受了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情。 孩童时期我们都在父母或社会的呵护下长大,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更是不必去面对现实,履行责任。 人一旦长大,变得成熟,就会被人际关系困扰,被责任羁绊。 记得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长大了是什么感觉? 其中有一条高赞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我觉得,长大,就是一点点戒掉对所有人的依赖,终于在某个夜晚,发现自己突然变得好勇敢。” 是的,长大是悄无声息的,是一瞬间的事。 你不敢说它不好,但一定是疼痛的。 难怪书中会说,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亲爱的书友,这句话也送给你,长大很累,前路漫漫,你终要挺过所有,坦然接受,不悲不喜,期待繁花盛开。 02 有些事情要过一阵子,才能感受到它的打击。 想起加缪的一句话: “我们40岁时死于一颗我们在20岁那年射进自己心里的子弹”。 有这事情,在气头上或者兴头上的时候,总是逞一时之快,待到回头再回想起来,打击总是远远超过了自己能承受的范围。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的老汪,有一女儿灯盏,灯盏很调皮,踩着新买回的大缸边玩耍,结果掉进缸里淹死了。 起先,老汪说:“家里数她淘,烦死了,死了正好。” 直到一个月之后,老汪去窗台上拿砚台时,突然发现窗台上,有一块剩下的月饼。 这块月饼,是灯盏死前吃剩的,月饼上还留着她小口的牙印。 灯盏死时,看不出老汪有多伤心,但看到这一牙月饼,他不禁悲从中来,心里像刀剜一样疼。 后来,老汪吹了半辈子的哭泣的糖人。 或许有时候不是因为不伤心,而是因为巨大的打击和悲痛席卷过来的时候,人像一根弦一样绷得紧到极致。 直到最痛最痛的时候过去,人慢慢放松下来,感官逐渐苏醒,才能感受到巨大的悲痛。 回顾,才迟缓地感受到比当时更强的情绪,那种感觉涌上心头,就像决堤的洪水泛滥成灾。 “失去”不是一个点,是一条射线,是洋洋洒洒地镶嵌在时间里,是玻璃碎片散落到往后人生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扎到脚。 03 我告诉他我不会砸谁,可是他不相信。人们从来不相信你的话。 其实,别看霍尔顿一副痞痞的样子,但其实他非常善良。 他在等人时,在窗户边上捏了个雪球。 他一开始想往马路对面的一辆汽车上扔,但看到那辆汽车白乎乎的非常好看,就没扔。 后来又想往消防栓上扔,也没忍心扔。 后来他把雪球捏在手里,捏的越来越瓷实,哪儿也没扔。 但是他跟朋友们上了巴士时,巴士司机怕他砸到别人,打开车门要求他扔掉手中的雪球。 即使他一再辩解,但是别人不相信。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是,大人总不愿意相信孩子的话,孩子也总不愿意认为自己是孩子。 过去的经验让大人总是去评判、臆测一个小孩儿。 但他们总是忘了,他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那么天真烂漫。 就像《小王子》中,小王子画了一幅猛蛇吞大象的画,大人们都认为那是帽子。 大人永远不懂小孩,因为他们老是忘了自己曾经是小孩。 人们只愿意相信他所认为的真相,所以在不懂自己的人面前,解释本身就毫无意义 有时,偏见是刻在骨子里的。 04 我自己从来不跟任何人说“祝你好运”。你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觉得这话真是可怕。 老外使用这句话,就想我们问对方“吃过了没”一样平常。 但其实我不是很喜欢。 你祝一个人好运,是不是其实在暗示他,需要运气的帮助才能成事? 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否定他的能力,他的努力。 会让人觉得无论怎么努力,运气还是占据了很大的因素,有一种无力和虚幻的感觉。 05 人生的确是场比赛,你得遵守比赛规则。 人生这场比赛,规则无处不在,不遵守规则,就会被淘汰。 人生就是一场不懂规则——撞得鼻青脸肿——清楚并痛恨规则——成为规则维护者的过程。 因为最后你会明白,只有理解规则、适应规则,并在规则的框架内努力,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赛场上走得更远。 06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小窗幽记》中说: “生命真正的悲剧,源于自己内心的偏执。 人要能够区分,何时应该坚守,何时应该放下。 每个人都有过去,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有了过去,才有现在的我们。 保留喜悦的记忆,忘却伤痕累累的曾经,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智慧。 人生中的很多事,由不得我们,学会看淡,想通,才是根本。 “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 慢慢地我懂得,要允许一切,因为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学会接受。 写在最后 塞林格是西方文坛一怪,《麦田里的守望者》使他一举成名。 但他成名后始终过着隐居的生活,很多人都觉得,霍尔顿有着塞林格本人的影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塞林格就是霍尔顿的原型,他不想为了迎合他人而写作,在“与世隔绝”中度过余生。 可能,他只能从隐居生活中,找到一丝丝内心的安宁吧。 希望,你也能从这书中摘录的6句话中,读到一些关于自己的答案。 重要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