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完美行书,功夫不到家你永远学不会,二田就是学的他!

 书画博学 2024-10-29 发布于广东
他的行书被赞誉为 “清朝最美行书”,甚至堪称 300 多年的行书天花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就连当代著名书法家二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启发。
梁诗正生于 1697 年,字养仲,号芗林,浙江钱塘县人。他自幼异禀,五岁才开口说话,但一经教导便能背诵诗句,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雍正八年考中探花,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梁诗正的书法初学柳公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字体结构严谨,笔画刚劲有力。后主攻赵孟頫、文征明,汲取了赵体的圆润隽永和文征明的典雅秀丽,使他的行书在笔法上更加细腻灵活。
最终,他兼融颜真卿、李邕笔法精髓,融入了颜体的雄浑大气和李邕的奇崛多变,形成了自己端庄遒丽、古雅飘逸的独特风格。

其行书的用笔细腻灵活,堪称一绝。无论是凌空取势还是顺锋直入,都显得游刃有余。他行笔中正流美,善于运用内擫笔势和一搨直下,这充分体现了他对王羲之书法精神的深刻领悟。
王羲之的书法以灵动飘逸著称,梁诗正巧妙地将这种灵动融入到自己的行书中,使每一个笔画都仿佛具有了生命,在纸上翩翩起舞。而他的圆笔居多,书写精谨、直来直去,调锋、连带妍美奇巧,这又是对赵孟頫书法的深入学习和借鉴。
赵孟頫的行书以流畅圆润见长,梁诗正继承了这一优点,并加以创新,使他的行书在流畅的同时,更具韵味和节奏感。

他的字结体错落有致,疏朗分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他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连贯,使整幅作品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梁诗正的行书在字里行间透漏出深厚的学养和华贵之气,这与他的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密不可分。他生活在清朝的文化氛围中,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将儒家文化中的 “中正平和” 融入到书法创作中,展现出了太平盛世之下的雍容典雅之美。

梁诗正与《三希堂法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乾隆十二年,他受命编刻《三希堂法帖》。这部大型丛帖收集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 135 位书法大家的 300 余件书法作品,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
梁诗正从编撰过程中受益匪浅,他接触到大量名家手笔,有机会运用大量时间临摹、学习这些名迹,书法水平也因此飞速进步。他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子昂、董其昌等书法大家的书法融为一炉,而后自成一体,行笔自然飘逸,写出了清代行书的巅峰之作。
《三希堂法帖》不仅是一部珍贵的书法作品集,更是梁诗正书法成长的见证和他对书法传承与创新的贡献。

梁诗正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行书打破了清朝馆阁体的桎梏,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他的作品对于当代书法爱好者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的范本。
他的《骆宾王帝京篇》更是成为了后世学习的 “标准行书”,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近代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多次提起 “二梁”,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受到梁诗正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