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向你借钱时,不管借与不借,都要先问这3句话(建议收藏)

 昵称503199 2024-10-30
图片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刻:
当朋友、同事、亲戚满脸诚恳地站在你面前借钱,你是借还是不借?
借吧,怕钱有去无回;不借吧,又怕伤了感情。
钱是冷的,但人心是暖的。
怎么在金钱和情感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变成了一门不小的学问。
面对这样的时刻,不管你最后决定借不借,以下这三句话,一定要先问。

1

问对方:钱用在哪里,还得上吗?
借钱时,一个必须问清楚的问题就是:借款用途
有人可能觉得这么问太直接,会伤了和气。
但事实是,这个问题既是对你负责,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借钱的目的不同,相应的风险自然也不同。
咱们举个例子。比如,你的朋友说要借钱去创业。
创业听起来是个积极向上的好事,但风险可不小。
你得问一下:他真的有过创业经验吗?对行业的了解有多深?有没有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很多创业者都是冲动之下开始,结果亏了个底儿掉。
如果他连基本的还款能力都没有,那这笔借款很可能就会变成“长期存款”了。
如果对方借钱是因为家里有急事,比如住院、突发状况,情况比较特殊,而且他承诺在短期内就能还上,那你或许可以考虑。
这种借钱用途相对合理,风险可控。
《穷爸爸,富爸爸》中有这样一句话:
“钱的去向,决定了你未来的财务状况。”
同样的,你借出去的每一分钱,它的去向,决定了你们未来的关系是否会破裂。
因此,问清楚借钱用途与还款能力,是你做出决定的基础。
人情往来,最怕糊涂账,透明的借款才是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
图片

2

问自己:这人可靠、信用好吗?
为什么这个问题重要?
因为借钱这件事,从根本上来说,关乎的不只是钱,更多的是人品与信用。
很多时候,朋友情深义重,但一旦涉及金钱,事情就会变得复杂。
现实生活中,最怕的一种人就是:借钱不还,不是因为还不起,而是压根没打算还。
我们要用理性去看待人品。
一个人是不是守信,平时的表现其实已经告诉了答案。
曾经有没有借钱不还的前科?在日常生活中,他对待承诺是否认真?
这些细节,在很大程度上能透露出对方的人品和信用。
如果你发现这个人平时做事三心二意、对待承诺不认真,那么即便这次他口头承诺一定还钱,你也要留个心眼。
我们借钱给一个人,本质上是出于信任,信任对方有责任感,信任对方会守信用。
即便他的人品不错,有时候生活中的突发状况也可能让他难以按时还款。
那么这时就要问自己,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你会愿意为这段友谊买单吗?
所以,借钱前,一方面要考虑对方的请求,另一方面问问自己内心深处:他的人品和信用,真的值得你相信吗?
因为,借钱考验的不是你的慷慨,而是对人性的洞察。
图片

3

问家庭:能否承担久借不还?
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和底线。
有时候,为了一个人情之事,把整个家庭置于经济风险之中,实在得不偿失。
这里的关键是平衡,借钱前先问自己:
这笔钱对我的生活是否至关重要?如果对方拖延还款甚至不还,我是否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支撑家庭生活?
特别是当家中有老人、小孩等需要照顾时,你要考虑清楚,是否愿意拿这笔钱去冒这个风险。
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有个朋友,因为兄弟情义,借了一大笔钱给发小。
当时他觉得是帮兄弟一把,没多考虑,想着这笔钱几个月就能还清。
结果几年过去了,这笔钱依然没回到他的口袋里。
更糟糕的是,在这期间,他的家人生病住院,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他只能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甚至透支自己的信用。
在《追风筝的人》里,有句令人深思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对友谊、亲情的无私表达。
但现实中,能不能做到如此无怨无悔,却要看背后经济能力的支撑。
家里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借出去的钱即使拿不回来也不会动摇根本,那借钱可以看作是你对感情的投入。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手里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如果这一笔钱无法收回,生活的压力就可能瞬间放大。
所以,借钱前,一定要和家人沟通,看他们的意见和态度。
这是对家人的负责,也让自己不陷入财务和情感的双重困境。
图片

4

有些钱,借了就回不来

 有些关系,借钱后再也回不去

钱,是世俗的,也是现实的。
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能让亲密无间的关系在一夜之间疏远。
借钱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情感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
与其草率地决定借钱,不如通过这三句话,提前审视这段关系的本质,慎重权衡,给自己和他人一个明确的答案。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麻烦关注、点赞、转发给身边人,我们共勉!

文/余果 

来源/余果先生(ID:yuguo53035)

图/来源网络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