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结构图: 本文以开利19XR6为例。 制冷剂隔离阀: 制冷原理:经济器通过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能够将系统效率提升(3~8)%。 机组循环图: 冷凝器:换热管支撑板,浮阀室,换热管端板,浮阀室孔板,制冷剂挡板。 蒸发器:换热器支撑板,分配器,换热器端板。 流程数: 水室端盖类型: 经济器和浮球阀: 经济器:冷凝器内饱和液体一次节流后进入经济器;经济器内闪蒸的气体进入压缩机二级吸气;经济器内液体二次节流后进入蒸发器。 经济器&高侧浮阀室组件:由两个独立的腔室组成,每个腔室中有一个浮球阀组件。高侧浮阀室通过焊接与冷凝器连接,经济器通过螺栓与换热器连接。 冷凝器侧浮阀室(高侧):分隔板,浮阀组件,滤网。 经济器(低侧): 低侧浮阀室/经济器:浮阀组件,多孔板。 压缩机(外部): 电机冷却 油润滑及回油系统: 油回路:油泵功率1490瓦(约1.25马力),Gerotor设计,半开式电机。 油过滤器由两路并行管路构成,润滑油由油箱里的浸没式电加热器加热。 供油管: 油冷却系统: 加油阀: 回油管:从电机端盖后端回油道油箱的铜管路。 齿轮油泵: 油箱平衡管:左侧管路-连通油箱和吸气室; 右侧管路-连通第二级叶轮后端平衡塞和吸气室。 引射器:两路并行引射器用来抽吸来自蒸发器的油,并输送到吸气室。 另一路引射器用来把吸气室的油引射到油箱。 油回路视镜:蒸发器到吸气室的回油管路。吸气室到油箱回油管路。 回油接口:蒸发器侧壁上的回油管路,目的是为了能在小导叶开度低负荷时进行回油。 过滤器:电机制冷剂冷却回路过滤器;两路并行油过滤器。 过滤器:一用于低负荷时从蒸发器回油的过滤器,三个用于引射器回路的过滤器。 电机转向:电机轴的转向能够通过安装在电机端盖后端的这个视镜观察到,用来确认电机按顺时针转动。电机启动时必须检查电机转向。 压缩机(内部): 关键新技术: 1) 两级气动部件设计:闭式叶轮和无叶扩压器; 2) 钝头导叶片提高部分负荷性能; 低速和高速轴视图 电机端盖侧低速轴承: 传动箱内低速轴承: 传动箱里唯一的一个低速轴承。 低速轴承有两个轴向支撑面: 集油器环:每个轴承都是利用集油器环来减少潜在的油撞击和产生油膜以便能把低侧的油卷吸到油箱里。 高速轴组件,由一个球轴承和一个滚珠轴承组成: 电机端高速径向轴承,轴承保持环上有油喷射小孔。 压缩机端高速轴轴承,按标记顺序安装这副轴承。 低速齿轮罩,用于减少齿轮旋转引起的油飞溅。 高速油封迷宫,用电机内高压形成高压气封。 平衡塞通气到一级叶轮进口: 低速迷宫(传动箱) 低速齿轮:单螺旋设计,通过两个键和一个拧紧到轴上的保持板固定。 去雾器组件 压缩机(气动部件): 吸气室:内含导叶组件,控制进入压缩机的流量,另起到从蒸发器回油的作用。 进口导叶组件 二级叶轮及挡圈:第二级叶轮最终把制冷剂输出到冷凝器里。 叶轮挡圈把压缩机的第一二级叶轮分开。 闭式叶轮 叶轮迷宫: 隔板和一级叶轮:第一级叶轮把制冷剂输送到隔板叶片通道,然后隔板再输送给第二级叶轮,并把来自经济器的气态制冷剂一并输入到第二级入口。 平衡塞:用以连通吸气室,以减少高速轴的轴向负载。 电机定子:对中、高级电压,由于此产品功率的要求,电机定子只提供此一种缺口设计;每个绕组都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两片式叶轮锁紧装置 电气控制: PIC 5 控制系统: 进口导叶执行机构 油加热器 热气旁通阀: 压力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高压开关: 叶轮位移传感器: ISM 设计: 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暖通南社整理编辑于2021年1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