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6) 聊聊对教师的考评 据说,明年的三门峡课堂教学大展示活动,将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参加者。我认为:这对于激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以及确保参评资格的公开公正,是绝对有益的。 过去的大展示以及优质课活动的参与者,大多是各县市通过赛课的层层评比选拔出来的。这实际上就成了个别高手华山论剑的平台,而绝大多数水平中等及以下的老师,就永远丧失了这种展示自己、暴露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尽管他们也渴望进步,渴望优秀。 在实际的教学常规考核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考评的公正,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大问题。就拿优质课赛讲来说,比赛前,大家对评比的得分或扣分标准并没有什么异议,但评比结果一出来,大家对自己的得分或名次常常会产生一些争议。为什么会有争议呢?即使评委们认为自己打的分很公道,都是根据评分标准,也没有掺杂个人感情,但是我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争议,主要原因还在这些评委身上。说的更具体一些,是这些评委的资质出了问题。 比如对老师及时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教学常规的考评,这些常规都是对教师管理的基本要求。既然是管理要求,那就应该让学校管理者来当评委,因为只有学校管理者才具备管理教师的资质。比如对老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等的考评,就应该让本学科的教师来当评委,因为只有他们才最有资格来评判教什么、怎么教最有效。再比如来评判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或教学能力的高低,那至少得需要能力更高的人来当评委,因为如果你还不具备某项能力,那又如何来评判别人是否具有这种能力。另外,还有一些学校有让学生评教的习惯,首先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让服务对象来评价服务者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具体让学生评什么却值得考究。评教学常规,学生没有管理教师的资质;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学生没有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因此,学生评议教师,只能评议教学品质。比如教师是否热情、是否公正和是否尊重学生等。 也正是以上原因,作为考评教师的评委,是否具有考评的资质很重要,其次才是关注他是否掺杂了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因素。但是话又话过来,要在评价中彻底消除评委的主观因素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主观因素往往是无意中造成的。比如:先后顺序、第一印象、相同学校等,但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作为评委都应尽力一碗水端平。 在学校关于对老师的考评结果,老师们最在意的不是考评结果的谁高谁低,而是考评的过程是否公平合理。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吧,我们经常会发现,考评结果出来后,大家的考评分数要么都很高,要么都很低。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不是评价标准缺乏区分度,就很有可能是评委的主观因素在发挥作用。 考评分数都很高或者都很低,都不是一种好现象。因为这会让所有人都产生一种都很好或都很差的错觉,这些都不利于提高真正的工作质量。 实际上,考评分数都很高或者都很低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造成某一个很高或者某一个很低的原因是人为因素。 比如:某个评委为了给自己的同事、朋友或其他关系的人谋利益而故意打高分;故意压低别的单位的人或与自己关系不好的人的分数;故意压低与某些人利益有冲突或竞争的人的分数等等。凡是有这种心态的评委,都是不称职或品德有问题的评委。 再比如:某个评委或某些评委为了不打击老师们的积极性,而故意降低了评分标准,抬高了大家的分数;或者为了防止出现骄傲情绪,而故意严格要求抬高了评分标准,压低了大家的分数。虽然这种动机没有恶意,但很可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甚至还会引起老师们的集体的不满,让考评失去了权威性,因此也是十分不可取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可能都很熟悉吧,评委就谁也不想得罪,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把每个人的得分都打得非常接近,让你无法分辨出好与差。这种评委也是不称职或不负责任的评委。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很多学校在考评老师的时候,都会强制规定各个等级的人数或所占比例。这种方法虽然不科学,但我认为还是可行甚至必须的。 总之,教师考评是一件很重要、很复杂、也很敏感的事。做好不容易,做的绝对公平更不容易。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人的主观意识永远不可能绝对抹去。更何况,即使优秀的老师,也有“老虎打盹的时候”,即使你不太看好的老师,也可能“瞎猫撞个死耗子”。你说呢? 一句话:不论是参评老师还是评委,遇事只要放平心态,心中无愧,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