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管理能力行不行,看他开会就知道了

 学习一生 2024-11-02
开会是门技术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管理水平。
有的会议又臭又长,毫无意义,开完心烦意乱。
有的会议短小精悍,结论清晰,开完神清气爽。
背后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掌握了开好会议的方法。
图片
01. 开会要有节制
职场中有些领导将会议视为树立权威的舞台,大事小事都要开会,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大大小小的例行会议,殊不知这样的操作,往往让员工心生反感。
他们常常在下班前,卡点吆喝:大家放下手头的工作!听我说几句…
结果一说就是半个小时,而其中一半时间都是虚话、套话和闲聊,真正有效讨论的时间只有几分钟。
其实,开会最讲究节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开会。
什么情况下需要开会?
当事情需要多方参与碰撞的时候。
比如决策制定、问题解决、项目协调。
反之,像简单任务分配、信息单向传递,相关人员较少或讨论程度较低的情况,则可以选择不开会。
会议有节制,员工才能重视每一次会议,在会议中表现的更加积极。
02. 开会要有准备
临时起意,是高效会议的杀手。
许多管理者常常想一出是一出,临时想到一个事情,就匆忙召集大家开会。员工缺乏准备的时间,无法深入的探讨问题,会议往往开的涣散而没有结论。
好的会议是思想碰撞的过程。而好想法的诞生往往需要独立思考的孵化,因为大部分人很难在开会这样高干扰的环境下进行有效思考。
有效的会议准备,需要明确几个关键因素:
- 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
- 会议目标、各人员需作出的贡献
- 各人员需做的准备(不仅包括自己的准备,也包括提前了解他人准备的信息)
- 会议的流程、各流程时长、会议的讨论边界
有了有效的会前准备,才能够在开会时游刃有余,快速聚焦问题并解决问题。
03. 开会要有节奏
即使会前准备做好了,实际会议过程还是可能拖沓低效。
这是因为会议过程并没有完全按照会前准备来进行。
每个会议都需要有把握议程的角色,这就像线下活动需要有控场人员一样。
会议的控场人员,需要确保会议按照计划进行。每个环节的流程和时间符合计划,讨论的内容也是聚焦的。
一旦发生偏移,就需要及时干预,比如某个环节的讨论时间过长,或者讨论中心偏移,都需要及时的制止和拉回。
04. 开会要有结论
会议需要获得的结果无非是两类,一是共识,二是待办。
如果一场会议开完,既没有共识也没有待办,那么这场会议是无效的。
无效会议的特点是:会议结束后,反而比开会前更迷茫了,给本就不清晰的大脑更添了一笔混乱。
除了前文所说的控场人员,会议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记录者。
记录者需要在会议中,准确理解和记录达成的关键共识和待办。
会后对记录进行同步和回顾,才能确保会议有推进,有闭环。
一个会议能够取得什么成效,不仅取决于会议的过程,还取决于会后的跟进,而好的跟进,就从好的会议记录开始。
图片
细微之处,最见真章。
开会是最基础的管理基本功之一,但真正做好的人并不多。
初阶管理者跃迁到高阶管理者的秘诀,就在于一个个基本功的成长和落实。
不过就像学习一样,在管理能力上,每个人都有先天的优势和劣势。
有些管理者非常善于沟通协调,却不善于计划安排。反之,有些管理者总将任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却不善于人际冲突的解决。
然而管理并不是一个单项比赛,而是一个综合比赛,一个明显的弱点,就能扼杀一个管理者的进阶之路。
从普通生到尖子生,很多时候的关键在于提升薄弱学科。
想要实现管理能力的进阶,首先就需要对自己的各项管理能力进行清晰的认知,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于优势,有意识的发挥,对于劣势,针对性提升。
而通过管理能力测评,就可以对自己的各项管理能力进行一个全面综合的认知。
这是一套基于新时代管理能力要求研发的测评,用户在作答中深入模拟实际的管理场景,进行思考和选择,最大程度反映一个人对管理场景的认知和表现倾向。
图片
报告部分内容示意
该测评目前限时免费,感兴趣的话,不妨一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