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走进心血管内科与神经内科病房,大家就不难发现:有很大比例的冠心病、心梗患者以及脑梗、脑溢血等中风患者,在发病以前都长期患有2型糖尿病。 的确,2型糖尿病与心梗、脑梗等严重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比方说,从心血管风险分层的角度来看,40岁以上人群只要确诊2型糖尿病,心血管风险就直接达到了【高危】这个层级。 再比如,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排第一位的致死或致残原因,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对于还没有发展到心梗、脑梗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预防心梗、脑梗的发生就成为了治疗当中的重中之重。 而用好以下这4类药物,可以让大家“事半功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其中竟然有2类药物,并不是降糖药! 一 SGLT2i 与 GLP-1RA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使用降糖药来控制好血糖无疑是最为核心的治疗。 然而,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很多传统降糖药只具有控制血糖的功效,却并不能大幅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但好在,近年来涌现出了2类新型降糖药,它们除了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以外,还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这就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具体来说,“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以口服为主的降糖药,代表药物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因此,也被大家习惯性地称之为“列净类”降糖药。 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则是一类以皮下注射为主要给药方式的降糖针。 除了司美格鲁肽有口服版以外,像利拉鲁肽、度拉糖肽、艾塞那肽等其他药物均只能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由于这类药物的名称当中多包含一个“肽”字,所以,它们也被大家习惯性地称为“肽类”降糖针或“肽类”降糖药。 早在2020年,我国就正式发布了《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这份医学指导文件明确指出:“列净类”降糖药(SGLT2i)与“肽类”降糖针(GLP-1RA)能够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与肾脏临床结局,并且,安全性良好。 《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而2023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医学证据的公布与用药经验的积累,有更多医学指南与专家共识都开始着重强调这2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当中的特殊地位。 比方说,202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就明确提出:心肾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优先使用“列净类”降糖药(SGLT2i)或“肽类”降糖针(GLP-1RA)。 再比如,就连专门针对二甲双胍这款“降糖老药”的《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也都不得不强调: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简言之,按照最新的医学理念,对于心肾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列净类”降糖药(SGLT2i)或“肽类”降糖针(GLP-1RA)是应该优先选用的药物。 而即便是心肾风险不高的患者,在当前的用药方案当中确保包括这2类药物的其中1种,也无疑是“万无一失”的! 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要想最大程度地预防心梗、脑梗的发生,用好“列净类”降糖药(SGLT2i)与“肽类”降糖针(GLP-1RA)是极其重要的。 二 他汀类降脂药众所周知,导致心梗、脑梗的关键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根据医学界广泛认可的【脂质浸润学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始动因素”是血液当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坏胆固醇”向动脉血管壁内的渗透或浸润。 因此,利用他汀类降脂药降低血液当中的“坏胆固醇”,被证明可以有效防控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梗、脑梗风险。 而在现实当中,可以说,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需要吃他汀类降脂药的! 根据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所提供的心血管风险分层标准: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少是【高危】这个级别。 而【高危】级别所对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并不是大家通常所以为的“<3.4mmol/L”,而是“<2.6mmol/L”。 换言之,对于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血脂检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就需要吃他汀了!豪无疑问,在现实当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过这一标准的患者才是占大多数的。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无独有偶,非常权威的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同样强调了: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总之,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要想预防心梗、脑梗,务必尽早开始使用他汀类降脂药。 三 “普利/沙坦类”降压药与血脂控制目标类似,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目标同样是要更为严格一些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由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140/90mmHg”,因此,血压控制到“<140/90mmHg”就可以了。 但事实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至少需要控制到“<130/80mmHg”! 这也意味着,有相当比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同时服用降压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不过,临床上那么多种降压药,究竟哪些更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心梗、脑梗呢? 对此,2024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提到: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降压药应优先选择“普利类(ACEI)/沙坦类(ARB)”药物。 2024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这是因为,已经有非常明确的医学研究证据表明:相较于“地平类”以及“洛尔类”等其他常规降压药,“普利类/沙坦类”药物更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心梗、脑梗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由于“普利/沙坦”均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药物,因此,我们暂且把它们归类为1大类药物。 具体来说,“普利类”的代表药物包括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等等;而“沙坦类”则有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等。 也就是说,对于血压水平≥130/80mmHg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积极使用“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也能大大地帮助降低心梗、脑梗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一共提到了4大类药物,它们都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心梗、脑梗风险。 尤其是他汀类降脂药与“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它们虽然不属于降糖药,却对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理论上,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好这些药物,可以大大降低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风险。 当然,假如这些药物一种都还没有用上,那么,建议最好是去找专科医生复诊,看看当前的用药方案还有没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2,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3月 第35卷 第3期 3,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国循环杂志》 2023年3月 第38卷 第3期 4,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3年6月 第39卷 第6期 5,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华内科杂志》 2023年6月 第62卷 第6期 6,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11月 第50卷 第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