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智慧和人生哲理。 其实,《论语》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晦涩难懂,反而其中有很多风趣、生活化的语言,言俗意长。 诗词君整理了《论语》中52句通俗又经典的名句,读一遍,就获终生! 1、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 活着的事情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后的事呢?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篇》 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3、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4、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篇》 嘴里吃着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就按时睡觉。 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篇》 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亲如一家。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篇》 花言巧语,满脸谄媚之色的人,很少会有仁爱之心! 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篇》 鸟要死时,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要死时,说出的话都是善意的。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名义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10、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为伴。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1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必须要出门远游,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以尽孝道。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不觉得遗憾了。 1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到了岁末,天气严寒,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篇》 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 17、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观念、理想不同的人,不能在一起筹谋、合作。 18、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篇》 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9、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篇》 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 2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2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2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篇》 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 2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篇》 父亲在世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亲去世以后,看他的行为,在父亲去世多年后,他仍然没有改变父亲为他选择的道路(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就算得上是有孝心的人了。 2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 违反礼的事不看,违反礼的事不听,违反礼的事不说,违反礼的事不做。 2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一味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篇》 时光很快地流逝了,岁月是不等人的。 27、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篇》 品德高尚的人乐于帮助别人,成全别人的愿望。 28、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篇》 心中有怒气不要迁怒他人,也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君子在言语上可以表现得木讷、迟钝,但是在行动上一定要敏捷、勤快。 3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篇》 有了过错而不积极改正,这才是真的过错。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篇》 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对细小的事情不能忍耐就会破坏大事。 32、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篇》 君子忧虑道能不能实行,而不忧虑是否贫穷。 3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篇》 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记了,快乐把一切忧虑都忘记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34、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篇》 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35、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篇》 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36、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篇》 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37、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篇》 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38、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篇》 贫穷却不抱怨,是很难做到的,富贵而不骄纵是容易做到的。 3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篇》 做官之后还有余力的就可以去学习,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 4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篇》 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4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篇》 年轻人值得敬畏,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不如今人呢? 43、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篇》 父母过世后,依旧坚持父母生前固有的为人准则,而不去随意改变,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也算是孝顺了。 44、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篇》 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 45、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篇》 礼仪方面,与其一味寻求奢侈,不如俭约务实;办理丧事,与其在仪式上治备周全,不如内心真正悲伤。 46、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篇》 读书人如果贪图安逸,那就不配担当“士”这样的名誉了。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篇》 温和却不失严肃,威严却不凶猛,恭谨却又祥和。 48、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只看得见微小的利益,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 49、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篇》 能够共事的人,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取得成功的人。 50、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篇》 奢华就会傲慢,俭朴就会寒酸。与其傲慢,不如寒酸。 51、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篇》 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52、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论语·季氏篇》 等到到壮年了,血气方刚,需要戒除善斗的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