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云供养——晚清过云楼顾氏家族的收藏传奇(上)

 苏迷 2024-11-05

锦绣万花谷

        2012年6月4日,备受瞩目的以宋刻本《锦绣万花谷》领衔的“过云楼秘藏”进行拍卖。(过云楼留存藏书的剩下四分之一,其余于20世纪90年代初转归南京图书馆。)进过八轮的紧张竞拍,最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1.88亿的落槌价(包含佣金为2.16亿)拍得。这一价格创下了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

 ←顾文彬像

有着“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美誉的过云楼,位于苏州观前街西南,原地名铁瓶巷。此地的住宅、祠堂、花园(怡园)等都是由顾文彬改建而成。顾文彬 ,字蔚茹,号子山,晚号艮盦。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出身,官刑部主事,汉阳知府,浙江宁绍台道,一生酷好书画庋藏。“自唐宋元明清诸家名迹,力所能致者,靡不搜罗”,为保存好这些书画,专门建造楼宇以庋藏。“过云”之名取意于苏东坡言“书画于人,不过是烟雨过眼而已”。现存冯桂芬为顾文彬题写'过云楼'三个隶书大字。

←过云楼匾额

←冯桂芬画像

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师从林则徐,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顾文彬与冯桂芬的结交始于科举,两人朝夕相处,交往密切。两人曾多次结伴赴京赶考,后顾文彬在京城的居所又与冯桂芬为邻。同治十二年,顾氏宅地扩建,过云楼同时修建,顾文彬嘱咐儿 子,“艮庵”匾额请冯桂芬题书,“艮庵”为顾文彬书房。

←过云楼历代主要藏家世系表

江南收藏世家向以善加守藏,后人善守先世所藏而不至散佚,不败其收藏家风为毕生志向。顾文彬有三子:廷熏(殇)、廷熙、廷烈,皆先于父卒。廷熙、廷烈均善书画,又善鉴别,廷烈尤为出色。顾廷烈后更名顾承,继承父业,喜好收藏又精于鉴别。除书画外,顾承的雅好涉猎也非常广泛,“旁及金石,如钟鼎尊彝古钱古印之类,亦皆精美究”。顾文彬曾称赞顾承:“性爱骨董,别有神悟,物之真伪,一见即决,百不失一。”可见,顾承鉴赏眼光精准。

←过云楼

过云楼得以收藏王羲之墨宝,顾承可谓功不可没。顾文彬老友吴封翁前来苏州献宝,所携藏品公然示众,独以王羲之墨宝秘示顾承。顾文彬闻讯,惊呼 “真是夙缘”,写于同治十三年(1874)五月廿一日的家书狂喜不已,“右军墨迹世所希有,然必备此一种,乃成大收藏家” ,王羲之的作品向来开价千两白银,顾承当即表示愿以这个数目将作品买下。顾文彬赞许儿子,“深合我意”,但他担忧吴封翁的孙子吴芷舲坚不肯售,叮嘱儿子,“须速设法,只要乃祖应允,不怕伊孙作梗” 。买到手之后,顾文彬又让顾承嘱咐吴封翁祖孙勿为外人言,将这幅字留作了内部的珍藏。

←顾麟士

顾麟士( 1865 一 1930 ) ,字鹤逸,顾承之子,过云楼第三代主人。他幼时应试,见一老童生久跪不起,请试官将自己不慎弄污的试卷另换一张,遭试官厉叱,他从此不参加科举考试,绝意功名。从此秉承先志、恪守家训,将全部的心血倾注于金石书画。他广泛搜求名家真迹,并扩大了过云楼收藏范围,古籍善本,名人书札也出现在收藏之列,过云楼的收藏经顾麟士发扬光大,进入鼎盛时期。在《过云楼续书画记·自叙》中他写道:“予家自曾王父以来,大父及仲父、先子咸惟书画是好,累叶收藏,耽乐不怠。溯道光戊子迄今丁卯,百年于兹。唐宋元明真迹入吾过云楼者,如千里马之集于燕市。”,“综计过云楼所藏书画,约有二、三千件。

←过云楼续书画记

1895年顾麟士又发起怡园雅集,称“怡园画集”, 与王同愈、吴昌硕、吴大澂、陆恢、金心兰、倪墨耕、郑文焯、 费念慈等一班文人雅士每月聚会三次,吴大澂被推举为会长。 众人在园中品赏书画、“研讨六法,切磋艺事”,先后人会者有顾季文、朱梅村、贝聿铭等二十三人。吴湖帆虽为晚辈,也加入顾麟士的雅集中,是怡园常客。

顾氏家族三代家风流传绵延不衰,穷其一生,殚精竭力,多方搜求,累计书画墨迹成百上千,其中不乏传世的赫赫名迹。顾氏之藏书宏富,总量在万卷以上,版本精良,所藏众多的宋元旧椠琳琅满目;大量精抄、旧抄本,令人叹为观止。

左:龙川略志宋刻本

右:字苑类编宋刻本

浅尝者记公众号 18.2.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