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架火炉上学的岁月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4-11-07 发布于浙江

架火炉上学的岁月

作者:石颢

      寒冷气息悄然弥漫于空气时,我记忆深处那架火炉上学的岁月,便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我上中小学的那些冬天,比现时的冬天冷。那冷是穿透臃肿棉衣直抵肌肤的冷。学校里没有现代化供暖设备,每年这时节的晴朗日里,班主任老师就领上班里几位个高力大的男同学,做煤块,垒火炉。他们从校外土壕里运来两三架子车细粉样的黄土,与学校分班里的沫子煤混匀,加水,和泥,做煤块。方方一大拃长两寸厚的煤块,冬阳下晒干,贮存教室一角,就是烧火炉的燃料。火炉垒在教室正中,和课桌等高,以土胚土泥砌筑。这便是我们50多位学生和代课老师抵御冬寒,坚持教学的唯一仰赖。

      点燃火炉的引柴,是学生照班主任老师定的斤两,从家里带的干燥易燃的树根树枝。清晨,天麻麻亮开,值日生走进教室,开窗通风生火炉。他们取来废纸、树枝树根、煤块,小心翼翼地将引燃煤块的树根树枝架在火炉底里,划着火柴,点燃废纸,塞于树根树枝之下。微弱的废纸火苗瞬间引燃干燥的树根树枝。随之,他们轻轻用口吹气,让火势渐渐变成熊熊烈焰。在熊熊烈焰上留出火心搁上煤块。看着煤块那跳跃的火苗,他们的心中竟涌起一股莫名的成就之感。

      随着同学们的陆续到来,放尽呛人烟雾,关闭着窗户的教室里,缓缓暖和热闹起来。同学们围拢火炉,有的搓冻得通红手脸,有的把从家里带的当早餐吃的瓷硬冰冷馒头从书包掏出,搁在火炉旁往热烤。火炉散发像伏日炎阳般的炽热,也散发浓郁的五谷香。炽热驱散着寒冷,五谷香给了学生过好新一天的底气。

      清晰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语文时,麻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解《小英雄雨来》的课文,静静燃烧的炉火,偶尔发出 “噼里啪啦” 脆响,似是在为教学加油鼓劲。课间十分钟休息间,总有喜欢搞怪使坏的同学,往火炉里扔几颗从家里带的黄豆,或黑豆,或玉米粒,不一会儿,火炉就传来 “砰砰” 爆响声,引得同学们争相抢吃。

      中午休息时,同学们会把从家里带来的土豆、红薯,放在火炉边烤。等待的过程,充满期待,磨砺耐心。当那熟悉的清香弥漫教室时,大伙脸上都摊满如春花样的笑容。咬一口烤得香甜软糯又烫嘴的土豆或红薯,那滋味令我迄今不忘。

      架火炉取暖上学的九年(当时的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高中各两年),虽吃不饱穿不暖的不易,却充满了甜美与欢乐。那砖土木结构,又没吊顶的教室里的土火炉,不独给我们带来了身体上的温暖,更承载着我们少时的美好回忆,纯真的师生情,纯洁的同学情。如今的现代化教室里,再也不可能有那简陋的土火炉了,但那段岁月却永远留在了我和我的同学心中,成为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