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2.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237 3.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237 4.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237 1、创新点 2、选题依据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这一概念逐渐成为深化生态保护补偿措施、建立生态产品市场机制、健全生态损害鉴定赔偿制度和推动生态文明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正式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列为我国全面推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家要求基础上普遍开展价值核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目前在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核算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系统回顾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发展历程与实践进展,识别核算过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展望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3、研究路线 4、研究内容与数据 4.1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发展历程 图1 我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的发展阶段 4.2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实践推进 表1 省级地方政府关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部署推进 4.3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存在问题 图2 我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体系共识度分析 图3 同一生态产品核算科目不同定价来源对比 图4 制约核算结果应用的层级框架 5、主要结论 6、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林波,男,1969年生,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资源资产核算、生态文明评估等。 【责任作者】 郝超志,男,1994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