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成绩好,初中不一定好,但这一类孩子能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

 邓弘毅 2024-11-09
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小学阶段,班级里排名前五的孩子,大多数后续的学习成绩依旧好,能够进入一流高中。
然而,处于班级排名 5 到 15 名的孩子,却出现了很大的波动。
究竟是哪一类孩子会在学习的道路上逐渐掉队?而又是哪一类孩子能够始终保持在前列呢?
内容图片

一二年级成绩具有欺骗性

一二年级的孩子,除了个别孩子外,基本上全班成绩都比较理想,97分以上的学生占多数。
因为一二年级知识简单,并且还有学前的基础,所以人们常说一二年级的成绩具有欺骗性。
因此这两年建议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建议具体可关注3方面:
①督促孩子放学后及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
②着重规范孩子的书写,引导其将字写得工整端正;
③孩子写作业时,给孩子营造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
④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自己的书包、文具自己整理。
有这些好习惯的孩子初中不会掉队,能保持在班级前列。
培养好习惯建议看《好习惯带来好成绩》这本书,帮助父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

三四年级是分水岭

这一阶段,部分孩子的成绩开始滑落到 90 分以下,数学学科的成绩分化逐渐凸显,班级中约半数孩子已无法维持低年级时的优异成绩水平。
此时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迷惑性,那些态度细心认真、勤于刷题且有提前学习经历的孩子,依然能够在成绩排名中稳居前列。
三四年级的时候建议:
① 父母需调整心态,避免对孩子成绩抱有过高期望,从而施加过多压力。
要知道,此阶段学业难度提升,成绩波动属正常现象。
② 注重日常激励,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与进步,通过鼓励式教育,让孩子对学科保持兴趣。
③9岁正是培养阅习惯的黄金时期,对于语文学习而言,补课效果往往有限。
此时,如果能引导孩子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海量阅读,那么可以有效助力语文素养与成绩的提升。
内容图片

五六年级到初一变化不大

经过三四年级的洗礼,只要学习习惯好,专注力高,大部分的孩子都会维持成绩,前10名的孩子基本能把成绩保持到初一。
五六年级给家长的建议:
孩子步入小学高年级后,就可以着手规划初中学校了。
小学六年是知识积累的基石,而初中阶段在整个漫长的学习生涯里,更是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初中能进重点学校就近重点学校,不能择校的,尽量进重点班级。
初中这个阶段,家长是可以助力孩子的。
提前背诵初中古诗文和阅读必读十二本名著,为将来初中学习节省时间。

初二又迎来一个分水岭

物理课的增加,直接引起了孩子们之间学习成绩的分化。
死记硬背的少了,思维方式更加灵活,之前可能不太起眼的男孩开始发力,成绩突飞猛进;而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孩子往往力不从心,成绩提升不大。
数学难度也开始增加,此时往后,思维力、思辨力、智商等差异开始影响成绩,再加上青春期的到来,情绪的困扰等,孩子之间两极分化加剧。
建议
①家长要多多陪伴,保持孩子心情愉悦;
②耐心沟通,多倾听,少唠叨。
内容图片

在初三阶段,以下几种类型的孩子更有机会考上重点高中:

一基础扎实的孩子。
他们在初一、初二时就认真对待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无论是语文的字词、语法,数学的公式定理,还是英语的词汇、语法等内容,都掌握得很牢固。
二是学习有规划的孩子。
他们会合理安排时间,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科目。
例如,会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为薄弱学科分配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也不忘巩固优势学科,保持良好的成绩。
三是学习态度认真且有毅力的孩子。
初三的学习压力和任务量都比较大,面对频繁的考试和堆积如山的作业,他们能始终保持专注,不轻易被外界因素干扰。
比如,当别的同学因为压力而选择逃避或者偷懒时,他们依然能够坚持每天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主动钻研难题。
四是善于总结归纳的孩子。
他们会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在做练习题或者考试后,能够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总结答题技巧和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应试能力。
结语
小学成绩往往存在一定的欺骗性,小学成绩好,初中不一定,但是通常情况下,那些在小学、初中养成好习惯,有学习方法,学习轻松的孩子,高中也会大概率在班级前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