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姨做婆,孩不多,反映过去什么婚俗,此婚俗现在怎样了?

 关山听风 2024-11-09 发布于湖南

看到“姨做婆,孩不多”这句农村俗语,现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近亲结婚带来的风险,现在的年轻人认为,姨表兄弟姐妹之间结婚,生出健康的孩子不多。

这种解释或想法值得肯定,是对科学普及的认可,说明科普的作用还是卓有成效的,已经深入人心。

然而,让读者失望的是,这句俗语原本的真实意思,不是为科学,旧时代的人也不懂科学,并不知道近亲结婚带来的生育风险。

这句俗语产生的时候,近亲结婚的危害,并未引起社会的重视,还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当时的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这种危害缺乏科学的认识。

表兄弟姐妹结婚后,养育的儿女,出现患遗传病的几率高、智力低下、体质很差等情况,结果生下的孩子不少,健康的孩子不多。

人们没有意识到是近亲结婚的危害,反而迷信地认为是所谓的“命”,“命”中注定是这个样子。直到现代社会科学发达了,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之后,民众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什么“命”,而是近亲结婚的必然结果。

旧时代,人们所想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和“亲上加亲”。实际上,这句俗语的背后,隐藏着旧时农村的一种陋习——舅霸姑婚。

那么,“舅霸姑婚”是一种什么样的陋习呢?
“舅霸姑婚”的陋习,在旧时我国各地农村或多或少存存,尤其是偏远的山区,特别严重的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比如湘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贵州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其他一些地方虽然没有形成严格的规矩,但是,民间以“亲上加亲”或“不断亲”为由,姑的女儿嫁舅舅儿子,一般要优先考虑,优先订亲。

“‌‌舅霸姑婚”,旧时又称“还骨种”,意思是家里嫁出去一个女儿,女儿到女婿家如果生了女儿后,必须嫁给娘家亲兄弟的儿子,即女儿嫁给舅舅的儿子,侄子娶姑姑的女儿。这就是还一个女儿(骨种)的意思。

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全生儿子,那就没办法“还骨种”了。如果舅舅没有亲儿子,姑姑又有女儿,姑姑的女儿嫁人,要征得舅舅同意才可以。

这种婚姻习俗,同时也限制了舅舅的儿子的婚姻,如果姑姑有女儿,不论婚姻双方的年龄、相貌或贫富情况如何,必须娶姑姑的女儿为妻。

同样,姑姑的女儿,不论婚姻双方的年龄、相貌或贫富情况如何,必须嫁给舅舅的儿子。

这种婚姻习俗既然名为“还骨种”,一般只还一个,如果姑姑有多个女儿,舅舅有多个儿子,包括所有亲舅舅的儿子,其中,只要有一个儿子娶了姑姑的一个女儿就行了,算是完成了“还骨种”的任务,舅舅其他儿子,姑姑其他女儿就可以自由嫁娶,不再受“舅霸姑婚”的限制。

现在有一些人说到这种婚俗时,娱认为姑姑有多个女儿,全部要嫁给舅舅的儿子,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既然舅舅可以霸姑女婚姻,那么同是姐妹的姨也可以仿效这种结亲方式,亲上加亲,也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姨的女儿,或把女儿嫁给姨的儿子。

这明显就影响到了舅舅家的利益了,扰乱了“舅霸姑婚”的习俗,也挑战了舅舅的权威,舅舅家肯定不肯干。民间不是有俗语说‌“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

舅舅认为,舅舅家里所有嫁出去姑姑的树干或树蔸,是源头,嫁出去的姑姑只是树枝。舅舅与嫁出去姐妹之间的关系,比嫁出去姐妹与姐妹之间的关系要紧密,要持久。

于是民间就有了“姨做婆,孩不多”的说法。意思是说,姨表兄弟姐妹之间结婚,生的孩子比较少。旧时农村,农家讲究的是人丁兴旺,家里生孩子不多,何谈人丁兴旺。

实际上,笔者的家乡旧时有过“舅霸姑婚”的婚俗,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婚俗,作为旧社会的陋习被禁止,包括“姨做婆”这样的近亲联姻也被禁止。现在“舅霸姑婚”已经绝迹。

据笔者见证过这种婚俗的老人说,“姨做婆,孩不多”这句话,本来是舅舅家骂人的话,目的是为了阻止嫁出去姐妹的孩子之间结亲,从而破坏舅姑之间的婚姻,才说出这样的话来,是一句自私自利的话。

没有想到这句话很快在农村流传,并成为一句俗语,也有的说是老话。这可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客观上阻止许多姨表之间的近亲联姻,坏事变成了好事。

“舅霸姑婚”的婚俗,在历史上,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在过去边远山区,偏僻之地,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当地民众与外面交往很少,过着与世隔绝的贫困生活。

这些地方的民众,为了解决年轻人的娶亲难问题,也是为了繁衍子孙,让族群后继有人,民众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的婚姻方式。于是,就产生了“舅霸姑婚”的婚俗。

这种婚姻习俗,导致了近亲结婚,实际上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健康,也影响了族群的兴旺。

现在我们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句俗语,不仅姨做婆生下来的孩子健康的少,所有近亲结婚的夫妻,生下来的孩子都在健康、智力等方面存在巨大风险。

婚姻法第7条规定就有禁止近亲结婚规定,即“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农村俗语所说的“姨做婆”的情形,是在禁止近亲结婚规定之内,法律禁止结婚。

现在年轻人都懂得了近亲结婚对后代的危害,也懂得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姨做婆,孩不多”这种婚俗已成为过去,这句俗语虽然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引作用,但现在也已过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