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一些慢性肝病患者说,肝区感觉不适,有时甚至隐痛,晚上睡觉的时候这种感觉更明显,总觉得是不是自己的肝病又犯了。想去医院看看又没有时间,自己忍忍也能过去,但在心中总是有一丝挥之不去的阴影。那肝区不适或隐痛,是不是都是因为肝病呢?不是的,原因多着呢! 肝脏位于人体右季肋部,也即右上腹的肋弓里面,受着右胸廓下部肋骨的保护,肝脏所在的这一区域我们称之为肝区。肝区不适或隐痛首先考虑到肝脏问题是对的,但肝脏内部并无感觉神经,只有肝被膜上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所以很多肝脏疾病是无痛感的。只有在急性肝炎,发生肝脏肿大,或肝脓肿、肝肿瘤等占位性病变,牵拉刺激到肝被膜时人体才会感觉到隐痛、钝痛或胀痛。而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甚至早期肝癌,因为涉及不到肝肿大,所以一般不会引起肝区不适或隐痛。 
如果确实怀疑是自己的肝病犯了,去医院查一下肝功和B超就一清二楚了。 胆囊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也在右上腹,与胆囊相连的还有胆管和胆总管等胆道系统。胆囊和胆管系统常见的疾病是炎症和胆石症,它们的主要症状是右上腹不适和疼痛,疼痛可以是持续隐痛,也可以是阵发性绞痛,疼痛有时会放射到右肩或右背部。 有肝区不适或疼痛的患者可进行B超检查。B超对胆石症的诊断相对容易,发现典型的声像图可以作出诊断,但对慢性胆囊炎症的界定比较困难,有时是模糊不清的。当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比较毛糙时,B超医生就可能会作出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但这只是B超的诊断,临床医生是否会诊断慢性胆囊炎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右下肺或右下胸膜的炎症可引起右胸下部和肝区疼痛,可表现为刺痛、持续隐痛或钝痛,疼痛会因呼吸和咳嗽加重,患者因此不敢咳嗽和用力呼吸。但胸膜或肺部炎症除了咳嗽、咳痰外,多同时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胸部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拍片、CT检查等可以帮助诊断。 肝区不适或疼痛也可能与右胸壁的一些疾病有关,包括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和胸部外伤引起的疼痛。肋间神经痛多为肋间神经被卡压、牵拉所致,疼痛如触电样一闪而过,持续1-2秒;少数可能是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炎,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如烧灼样,皮肤表面多有簇状水疱。 肋软骨是肋骨与胸骨之间的连接,肋软骨炎的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两侧,范围较局限,局部可有触压痛。肋软骨炎原因不明,有的发生在病毒性感冒之后,故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右胸部外伤自然也可以引起肝区疼痛。严重的外伤受伤者会清楚记得当时受伤的情景,但一些轻微的磕碰伤或牵拉扭伤,受伤者当时可能不在意,2-3天后出现局部疼痛时也想不起受伤的事情,此时,有肝病的患者自然会怀疑是不是肝病犯了。当肝区隐痛不适而又不是肝病犯了,仔细想想是不是曾经有过外伤呢? 十二指肠和结肠肝曲也位于右上腹,与肝脏是近邻,所以这些器官的病变也可引起右上腹和肝区的疼痛或不适,貌似肝病,但各有其特点。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常表现为饥饿痛、睡前痛或夜间痛,进食后疼痛可缓解,患者还经常有反酸、嗳气等症状。 结肠肝曲的病变需要关注的是结肠癌。结肠癌除了可以引起右上腹隐痛外,还可能有腹泻便秘交替的现象,大便隐血检查可能为阳性。 说心理因素,是肝病患者最不愿意听的:“难不成我这是装的吗”?其实,这是多虑了,医生不会认为这是装的,医生认可患者这种感觉的存在,而这种感觉的存在是因为思维定势造成的。因为患者有过肝炎的体验,平时又过于专注右上腹和肝区的变化,对于局部的一些细微变化就会变得特别敏感。这就好比甲和乙曾经有过争吵,产生了隔阂,以后甲对乙的一言一行都会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友好。这就是思维定势的一个例子。 所以,肝病患者一定要放松思想,不要把注意力太多地集中在肝病上,以免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人是一个活体,身体的器官们一直都在忙活着呢。肝区的异样感觉,也许只是肋间肌的收缩,也许只是胃肠道的蠕动,肝脏压根就没事呢。 说了这么多,想告诉大家的是:肝区不适或隐痛的原因众多,不一定都是肝病引起的。 本文作者: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原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汪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