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的走向沿革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 在历史上,当横断山脉两侧都已经形成足够的人口规模和文明时,这种人口单向的、以移民为目的的小规模迁移,逐渐转变成双向的,以贸易为目的的商业交流了。 不用怀疑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事实上,无论多么艰难的地区,出于利益的驱动,人类都有可能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在云贵高原和缅甸北部地区,就存在这样一条道路,这条穿越了怒山和高黎贡山的道路,就是现在比较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缅甸北部的那些原始森林当然不会是这条路线的终点。这条路线的西点被认定为印度的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当然,印度人还可以通过开波尔山口将这些货物输入西亚乃至欧洲。东点被认定为成都平原。 这一路线之所以现在被重视,很大程度是因为三星堆的发现,这一明显带有异域风格的文明肯定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东西方交流通道。这条通道最终被认定的走向是成都到昆明,到大理,再到腾冲,然后向西进入缅甸,经过密支那地区,向北穿过胡康河谷,进入现在印度的东北地区,然后向西进入恒河平原。 也许你会被这一大堆地名弄得头晕,没关系,这些都在下面的图上标出来了,大家只需要关注它的走势就可以了。这当中有一个地名我们必须加以重视,那就是胡康河谷。也许大家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如果说到它的另一个名字,相信稍微关心一点抗战史的朋友都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就是野人山。 大家肯定对中国在缅北地区究竟曾经有过多少主权要求感兴趣,因此配上一张图,大家也可以在上面看看南方丝绸之路的走向。 (图片来源:温俊轩制图) 对于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历史上一直是沟通不断的,当然,路上并非只是在进行丝绸贸易,只是由于北方那条东西方通道太过于著名,所以也被套用了。 如果说在西域的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的话,那么在这片高原峡谷区中,马就是最好的运输工具了,所以才会有马帮一词。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景象看起来是很浪漫的,实际上则是艰险无比。 这条南方的东西方通道起初并不为中原的华夏族所重视,毕竟这里离文明的中心有些遥远,直到秦人征服了成都平原,才使得这一通道最终得以进入帝国的视线当中。不过秦人的目标始终是在关东地区,及至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后,却又只是昙花一现的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所以对这一通道真正有想法的是,到了另一个以武功著称的皇帝称霸的时候,他就是与始皇帝齐名的汉武帝。如果说秦始皇的主要功绩在于一统华夏的话,那么汉武帝的武功则表现在对外的扩张上了。 当然,最初的扩张动机是出于应对北方匈奴的军事压力,不过待打通了西域通道后,发现这里面的经济利益也是十分可观的。这一经济上的动机也成为了汉朝后来经营西域的主要动机。 人的欲望有时是无止境的,在西部的商业通道打通后,帝国希望找到其他的通道是在情理之中的。也许西南的这条东西方通道并不会被长安城里的皇帝列为头等大事,但出于地缘上的关系,成都平原上的地方政治家们对西南地区和这条通道会有足够的兴趣。在帝国正处在顶峰的阶段,任何有可能为帝国带来利益的事情都可以去尝试。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汉朝在羁縻统治了云贵高原上的土著民族后,还继续向西进入怒江地区。 当然,和在西域的做法一样,帝国对这一地区并不是以移民消化为主的,而是以保障交通为主要目的。毕竟相比于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之称,这片烟瘴之地暂时还不引起汉族的足够兴趣。(中国周边——中缅北段边境的分水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