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不是由自己决定。如果可以由自己决定的话,人人都愿意选择出生在富贵的家庭,从小就享受优渥生活,享受良好教育,成为有用之材。 现实是非常残酷的,贫寒之家往往也出贵子,至少大多也能出敦厚老实之人,富贵之家既出纨绔子弟,也出败家子。老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就是最好的注解。 然而,很多的人还是宁愿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样的话,用血统论和家庭出身背景,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农村有一句俗语说,“富家出孝子,穷家出滑头”人们通常就是持这种观点来解读。 但是,如何解读这句俗语,在民间历来争议比较多,有一些人不认可血统论和家庭出身背景的说法。民间争论的焦点在于“孝子”与“滑头”,并不是不可调和对立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一对矛与盾的关系,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孝道方面来说,有一些在父母面前非常孝顺的儿子,在社会上却是非常“滑头”的人;有一些在社会上非常“滑头”的人,但对父母非常孝顺。因此,“孝子”并不等于正人君子,“滑头”并不等于忤逆之子。 2、从个人才能方面来说,“孝子”之中有一些平庸之人,没有什么样才华,一辈子碌碌无为,能够在家里守住祖产不败家就算不错了;“滑头”之中有很多有才干的人,有一番作为,能光宗耀祖,让家庭变成富贵之家。 3、从道德品质方面来说,“孝子”在道德品质上不一定很好,有的可能还比较低下;“滑头”只不过在处世方面比较圆滑,显得不是很“老实”,在道德品质上不一定很差。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俗语呢?实际上,在民间,这句俗语还有一种变体,这句俗语就是“富家出孝子,穷家出猴头”。 两句相比较,只有一字之差,不同之处,一句为“滑”,一句为“猴”。 从两句俗语的意思上来说,现在人们的理解,意思基本相同。现在民间一般把“猴头”解释为调皮、不安分,而“猴头”与“猴脑”连在一起,就是“猴头猴脑”,是用来骂人的话,意思是不规矩;不安分。因此,现在民间的“猴头”一词是贬义词。 “猴头”一词,在明代以前并非贬义词。比如,明代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各路大仙大神叫“你这猴头!”并没有骂孙悟空的意思,而是带有喜欢的情感色彩。 如果“猴头”是明代民间骂人的话,吴承恩就不可能把“猴头”这个名称给主角孙悟空了,这不是把自己创作的主角形象给贬低了吗?“猴头”这种称谓,能从天上神仙口里说出来,是对孙悟空本事的一种认可,与他的身份是非常相符的。孙悟空对这种称呼并不反感,还欣然接受了。 在古今民间风俗中,“猴头”有着很好的寓意和象征。 猴子历来是我国民间的祥瑞之物,“猴头”既可指猴子的头领,比如孙悟空就是猴群的头领,也可以指猴子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是智慧与勇气的象征。这也是民间喜欢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原因。 “猴头”的“猴”与“侯”同音,“侯”为我国中国古代爵位名,想得到封侯是古代学子和低层官员的理想;“头”即首,在考试和官场中排在最前面。“猴头”就是封侯爵位中排在最前面的官。如此,“猴头”就有了出人头地的意思。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猴头”寓意为学子能够考出好成绩,不仅榜上有名,还能名列前茅。在古代官场中,“猴头”寓意为官场得意,被人赏识,因而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在古代读书人和官员的家中,一般少不了雕有猴子的物件和佩戴之物,如木雕、石雕、玉雕等,有的只雕“猴头”,寓意就在如此。在春节期间,农村有舞龙和舞龙灯的风俗,舞龙和舞龙灯的队伍中,少不了手工做的猴子、鱼、虾、蚌等,还有“猴头”面俱,其用意就是希望村里的孩子,能够在考场考出好成绩,将来有出息。 当然,“猴头”与猴子是不可分的,在民间习俗中,猴子的寓意也可以视为“猴头”的寓意。“猴头”还被民间赋予了长寿、富贵、财运、爱情等象征。 从以上可以看出,“富家出孝子,穷家出猴头”这一句俗语,应该是古代最初的俗语,而另一句应该是后来的变体。事实上,这句俗语比另一句在农村流传更广。 如此看来,“出猴头”就是出人才,与前面的“孝子”一样,都是褒义词。这句俗语最初的时候,应该是一句励志俗语,正如农村另一句俗语所说的“家住麻雀屋,代代出栋梁”,贫穷之家也可以有出头之日,成为栋梁之材。 只是到了后来,古代一些富人看不起穷人,认为人穷没有家庭条件来培养人才,家里只出不讲规矩、不讲道理和做事浮躁的人。“猴头”也就被贬义化。有的地方干脆还把“猴头”改成“滑头”,其中的贬损的意图就不言自明了。 总而言之,人虽然不以决定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我们在解读这类俗语时,要去伪存真,用辩证的方法来看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