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故事/秋媚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就遇到过一个典型案例。 一个老同事,业务能力相当不错,但就是不懂得给领导回应。 领导交待个事情,他接了就走,自顾自地去做了,也不说做到哪一步,遇到什么困难。 每次领导问起工作进展,他才临时汇报。 后来我发现,这事看似小,实则关乎一个人在单位能走多远。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单位这个特殊的环境里,领导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 你接了任务默不作声,领导心里就像压着块石头。 他不知道这事是不是已经走偏了,万一出了问题找谁负责? 所以聪明的做法是什么?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有回音。 这个回音不是说你非得每天去汇报,而是在关键节点、遇到问题时,主动向领导通报情况。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让领导放心,知道这事在掌控之中;另一方面,遇到困难也能及时得到支持。 说到支持,想起另一个典型案例。 有个年轻人,总喜欢在领导面前抱怨工作难度大、条件不完备。 他以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工作认真负责,实际上却暴露出一个致命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单位的领导都明白,下面的人遇到困难是常事。 但他们更看重的是,你能不能在现有条件下想办法把事情做成。 这就像带兵打仗,将军不会在意你说敌人有多强大,他要的是你能拿出应对方案。 所以,与其抱怨困难,不如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 但也不能事事干,取巧干。 该协调的协调,该变通的变通,这才是领导眼中的好部下。 还有个很多人容易踩的坑,就是风头太盛。 我见过不少能力出众的年轻人,干活确实出色,但总喜欢标新立异,处处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这在企业可能没什么,但在单位,是要吃亏的。 为什么?因为单位最讲究的就是层级序列。 你的创新想法再好,也要让领导有面子。 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让领导感觉是他在指导你把事情做好的。 这不是要你变得圆滑世故,而是要理解体制内的运行逻辑。 就像古代将军打了胜仗,也要把功劳往皇帝身上推一样。 最后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规矩的运用。 很多人觉得单位规矩多是件坏事,其实不然。 规矩就像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保护自己,用得不好可能伤到自己。 见过一个案例,某单位一位同事,因为不懂规矩,做事总想走捷径。 结果一次关键项目出了问题,没有相关审批手续,最后只能自己背锅。 而隔壁办公室的老油条,做什么事情都留有记录,该走的流程一个不少,看似麻烦,实则处处有保障。 这就是规矩的价值。它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伞。 当你充分理解了规矩的精神,你就能在合规的前提下,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在单位工作,既要有能力,也要有城府。 你得像个演奏家,既要把每个音符都弹准,还要把握好整体的节奏和韵律。 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些潜规则背后的逻辑,你就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人性的映照。 公众号的推送算法改变,建议置顶标星,否则可能收不到文章; 公众号的推送算法改变,建议置顶标星,否则可能收不到文章;转载注明出处即可,感谢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