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一困扰许多人的慢性病,现代医学常采用扩张血管的方法进行治疗。然而,从中医的视角来看,高血压的根源或许与肝郁气滞息息相关。一旦肝气得以顺畅,血压往往能自然而然地回归正常。 ![]() 不久前,有这样一位患者,53岁,高血压病史已达七年,病情反复无常。三个月前,因家庭琐事生气后,他开始出现头晕、失眠、心烦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当时,他的脉象弦数有力,舌红苔黄燥,双眼发红,性情急躁。进一步询问得知,他还有尿黄、大便干、口苦,以及夜间多梦,胸胁部位胀闷不适。测量血压,高压158,低压105,明显高于正常值 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尝试了一种中医调理方法:采用柴胡6克、白芍15克、川芎6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等药材,辅以黄芩10克、黄连10克、夏枯草15克、栀子10克、龙胆草10克,以及甘草5克,水煎服。 ![]() 调理效果如何呢?患者服用六剂后,睡眠质量显著提升,噩梦不再。随后,在原有基础上加入生地20克,再服十剂,所有不适症状均消失,血压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这一转变,让患者深感惊喜,原来中医不仅能有效改善睡眠,还能显著降低血压。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易化火生热。这股“热气”不仅扰乱心神,导致失眠多梦、情绪急躁,还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为了克服阻力,人体自动调节机制会提高血压,以保障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便形成了高血压。 ![]() 因此,治疗这类高血压的关键在于疏肝解郁、清降肝火。上述药方中,柴胡、香附、枳壳等药材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白芍、川芎则能养血活血;黄芩、黄连、夏枯草、栀子及龙胆草负责清火泄热,共同帮助机体恢复平衡状态。 中医治疗高血压,不仅是对症下药,更是从整体上调理身体的平衡。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到中医的智慧,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从而摆脱长期服药的困扰,重获健康生活。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调理讲究对症施治,本文所述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请勿盲目模仿,务必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免加重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