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一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和《禹贡》中,即公元前3世纪就已有“华山”之名。而关于“华山”名称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据《水经·渭水注》中记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又因古时“花”通“华”,故得名“华山”,即“花山”。而在《白虎通义》中,关于华山的记载为:“西方为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另外有一种说法是,“华山”之名起源于山顶的莲花池。位于陕西省华阴市,东临潼关、西至华县、南连秦岭主脉、北临渭河平原,总面积为148.4平方千米,有着“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华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华山的西玄洞为“第四洞天”,全山共拥有72个半悬空洞、20余座道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道教高人,流传着“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道教神话传说,留下了诗歌、碑记等1200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1982年,华山成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成为“中华十大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