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哈尔滨路桥 伴着春雨绵绵的节奏,记忆的思路悄然踏入当年难忘的版图。哈尔滨路桥,那些年我上虹口中学的必经之路,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益显诗意浓浓。 一 那日驻足桥头眺望,河水静静流淌,两岸绿意荡漾,和风拂叶,一股淡淡的水气扑鼻,淡然之中安然而起。 想起当年就读学校的教室毗邻桥头河边,河上停靠一溜的运粪船,实在不敢恭维的气味刺鼻,关窗,关窗!时而河水带着泛起的小小黑团(不知何物,许是淤泥、杂物)流过,不快之感顿然而生。 宁静的河已经几乎不见船影,偶然相见的是打捞杂物的环保工作船。 水,少了令人厌恶的杂气,城市恢复了她本该有的元气。 二 拿起手机循环一圈照相,自有美景入镜。 突然在一处停下拍摄,镜头里有位钓鱼者似乎有点紧张地望着我。原来此处立牌是禁止钓鱼的。 河中有鱼?禁止垂钓! 恍然间想起,很多年很多年以前靠哈尔滨路桥这段是叫做沈家湾的,据说是个渔村。 当年打鱼为生,现时钓鱼为禁。生活环境的喧哗走入生态环境的循环良性,逐步恢复原生态最初的时景勿用诗意的刻画也一定暖入人心。 三 站在桥头观看两端,红绿灯闪烁,河两边的路(溧阳路、九龙路)以及哈尔滨路都是单行车道设置。 记得那时,在桥周围道路行使最多的是货车教练车,附近还有汽车修理厂与车辆检测站,你来我往的交错中倒也各自安全从容。 从比较安静的一角到也开始喧闹的哈尔滨路,似乎来往的车辆逐渐多了起来,与城市同步,轿车成为在此路行驶的主流,现代化的交通设置体现了管理随着时代进发而应有的进步。桥的两头、路的四方红绿换闪,纵横交错的变换述说一种出行方式的现代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应运行模式的变迁。 红绿交替闪现,有种诗情画意许会落入构思的几多感叹。 四 在桥的一头见到一块制作得体的路牌,上面标着指向的游览处,看似时髦、陌生,却再也熟悉不过。 1933老街坊,你看,不就是最早的上海工部局宰牲场;老洋行1913,噢,不就是当年上海牛羊肉厂冷库的地盘;哦哟,三角地艺术园,不就是我们原先叫做人力车夫互助会总会的;听着名字迷人的星梦剧院,啊,不就是由原嘉兴影剧院整体改造而成的……。站在桥头被浓厚的音乐、文化、创意氛围包围,说不定你灵感兴起,也会来几句诗的。 站在桥头往西看,五星级大酒店与金融街的建筑高矗入眼,而地下轨道交通的几条线有车飞驰而过……。 站在桥头朝东望,仿佛那年江南制造局等工坊的机声入耳,而顺着河水一路奔走,在与黄浦江的接流处,指看东方明珠塔巍峨壮观……。 潮起潮落,水起水落,站在岁月不断流经的桥头,领悟沧海桑田的年华,谁都会有一支歌在心头唱起、盘旋。 五 就学的几年间,在宁静的时刻,常有犬声入耳。有同学说,那是第一人民医院的做实验的狗发出的,而寂静的路现在已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我的母校也征用给了医院,那天看望住院的老师,探前、探后几位同学不约而同来到当年上课的一楼教室前,这里已经是急诊的输液处。往日灌输知识的课堂,成为输液治病救命的一方。 当往日的情景不复存在,今天的安宁你是否还有;天地的转换间,但愿拥有清醒的回忆,持就清新的向往——离开母校,走上哈尔滨路、站在桥头的瞬间,我竟诗意般地留下这几句话。 |
|
来自: 新用户6013M4RL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