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给观赏鱼双倍投喂,才发现它们都是“精明小家伙”今天一时兴起,做了个有趣的小实验。 刚从市场淘到一批新鲜的小海鱼,就琢磨着要不要让我的“水中小伙伴们”也尝尝鲜。 平时我养的这群小家伙胃口都不错,就想着今天给它们加加餐。 说到我的鱼缸军团,主要是两缸水虎鱼和一只招财猫。 大缸里的水虎鱼们平常五六块鱼肉就能美滋滋地饱餐一顿,这回我一口气丢了七八条完整的小鱼进去,美其名曰“加餐”。 小缸的水虎鱼们平时也就五六块解决战斗,这次我也大方地给了五条整鱼。 要说我当时的想法,还真有点“妈妈式溺爱”的意思 —— 孩子爱吃,就多给点呗!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对这些“小家伙”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们的反应,完全颠覆了我对“鱼儿不知饱”的刻板印象。
这群“挑食专家”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原以为加量投喂会让鱼儿们兴奋不已,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 大缸里的水虎鱼们倒是一开始表现出了它们凶猛的本色,对着小鱼就是一顿猛咬。 但是,这股“干劲”来得快去得也快,才把小鱼咬得七零八落,就失去了兴趣。 你们猜怎么着?这群平时凶悍的“小霸王”,居然开始对着食物“爱理不理”。 半个小时过去了,缸底躺着的残羹剩饭跟它们视若无睹。 小缸里的情况也差不多,那些水虎鱼就跟商量好似的,草草吃了几口就开始装起了“优雅绅士”,对剩下的美食完全不感冒。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招财猫的表现。 这家伙平时可是个“吃货”,五六个鱼头或两三条小鱼下肚那都不在话下。 今天我可是给它加了双倍的“福利”,不仅有三条新鲜小鱼,还把水虎鱼挑剩的也给它当“加餐”。 结果呢?这位“大胃王”没一会儿肚子就鼓得像个小气球,剩下的食物碰都不碰。 更绝的是,一个小时后,它居然还把吃进去的一条鱼给“退货”了!
原来鱼儿们都是“精打细算”的小算盘手说起观赏鱼的饮食习惯,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就拿我观察了很久的蝴蝶鲤和小菠萝来说,它们对待食物的态度,简直就像是配备了个“智能计量器”。 每天固定的食量就那么多,你多给点还行,但要是一下子翻倍,这些“挑剔的小家伙”立马就给你摆出一副“敬谢不敏”的架势。 有意思的是,这些小东西还挺有原则的。 要是食物在水里飘了半小时以上,它们就跟商量好了似的,集体对这些“过期食品”说拜拜。 这一点在夏天尤其明显,毕竟谁也不想吃变质的东西不是? 就像我们人类不会吃放久的外卖一样,鱼儿们也有自己的“食品安全标准”。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些鱼儿们还会根据水温来调整胃口。 天热的时候,它们的食欲会明显提升,但也不会无节制地狂吃。 反之,温度一低,立马就变得“斯文”起来。 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说实话,比某些人类还靠谱!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像是鱼界版的“小饥饿营销”。 如果你总是给它们少得可怜的食物,它们反而会变得越来越挑食,食量也会慢慢减少。 这不禁让我想到,是不是所有生物都有着相似的生存智慧?
投喂也是门学问:做个懂鱼的“明白人”说到给鱼儿投喂,我可是总结出了一套“七分饱”黄金法则。 就像人吃饭要适可而止一样,鱼儿的投喂也讲究个“度”。 多了伤身,少了不够,要的就是那个“刚刚好”。 怎么才能掌握这个“度”呢? 我观察发现,要看三个关键信号: 第一是鱼儿的精神状态,活蹦乱跳的时候食量自然不一样; 第二是它们的进食热情,要是对食物爱理不理,那就得及时调整; 第三就是水质情况,毕竟浑浊的水质会直接影响它们的胃口。 有意思的是,不同品种的鱼对食物的需求量差别挺大。 就拿我养的水虎鱼来说,它们就像个“带胃量监测器”的小家伙,每天基本都是定量的。 而招财猫则更像个“随遇而安”的主儿,今天多吃点明天少吃点都无所谓。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规律的投喂制度。我现在都是定时定量,既不会让鱼儿们饿着,也不会造成浪费。 这样不仅能让鱼儿保持健康的体态,还能避免因剩余食物污染水质的问题。 养鱼心得:原来它们才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次“加量不加价”的投喂实验,我算是彻底推翻了自己对观赏鱼的刻板印象。 原以为它们是“来者不拒”的小吃货,没想到个个都是“精明算计”的小专家。 不管是凶猛的水虎鱼,还是温顺的招财猫,都有着自己的“精打细算”。 说实在的,这些小家伙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有时候,我们人类反而不如鱼儿们懂得节制。 它们仿佛天生就装备了个“智能食量计算器”,准确地知道自己需要多少,从不贪得无厌。 过量投喂非但没让它们吃得更好,反而可能会带来水质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现在每次喂鱼,我都会想起这次的经历。 与其一味地加大投喂量,不如静下心来观察它们的需求。 当我们学会尊重鱼儿的天性,按照科学的方式投喂时,不仅能养出健康活泼的小家伙,更能体会到观赏鱼饲养的真正乐趣。 |
|
来自: 老友mk09qda3vs > 《花鸟魚虫宠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