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目的:成为一个有格局大气的学生) 作为理科生,我们常疑惑:是否有必要学习哲学?哲学似乎是文科生的专属领域,但真相如何?哲学究竟是什么?是洗脑的工具吗? 许多理科学生提到哲学,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在理科生的哲学课程第一节,我们先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所见的世界不断变化,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如今的模样,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无知到知之甚多。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我们的认识,都在不断改变。那么,是谁推动了这些变化?变化背后是否有不变的本质?这便是本体论。数学、物理学最初皆源自哲学,专注于研究自然界变化背后的恒定规律。 伟大的哲学家往往也是杰出的数学家或物理学家,如莱布尼茨、牛顿、笛卡尔、罗素等。理科生学习哲学,往往比文科生更具优势,因为哲学涉及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 现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已从哲学中分离,成为独立学科。那么,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学习哲学?这涉及哲学的其他问题,如知识论。知识论探讨知识的来源及如何获得正确认识。康德和黑格尔深入探讨了这一话题。由于本体论和认识论往往没有固定答案,哲学逐渐转向研究人生意义、公平正义等问题。 例如,读书的意义何在?日复一日的工作,意义又在哪里?既然生命终将消逝,现在的努力有何意义?这些问题,只要身为人类,就必须思考。动物只为生存,而人类必须赋予生活意义。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哲学关注的问题。 总之,理科生学习哲学,不仅能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了解科学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还能找到奋斗和生活的意义,成为有格局、大气的人。 ![]() 问题二:被夸聪明时,你会怎么想? (预设目的:学会谦虚、不自满) 有人夸你聪明,内心难免得意,但切勿忘形。今天,我们讲述的哲学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被誉为整个国家最聪明的人。 一天,这位哲学家的朋友去神庙祈祷,询问谁是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人。神回答说是这位哲学家。朋友将结果告知哲学家,哲学家却感到郁闷。他认为,这个国家有许多比他更聪明、成就更大、更受欢迎的人。为何神却选择他?但神不会说谎,于是他决定寻找原因。 他找到诗人、军人、政治家,就他们最擅长的问题提问。例如,问政治家什么是最好的国家,问军人什么是勇敢,问诗人什么是美德。通过层层提问,他发现他们并不知道答案,却自以为知道。哲学家顿悟:神之所以称他为最聪明的人,是因为他自知一无所知,而其他人却常以权威自居。 这启示我们:对自以为了解的事物,往往并不清楚。更糟糕的是,我们可能自命不凡,洋洋得意。殊不知,学习需精益求精,永无止境。只有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才能走得更远。 问题三:有人阻止你做有意义的事,你会怎么办? (预设目的:坚持做有意义的事、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人:当你努力学习,积极回答问题,找老师解决难题时,他们嘲笑你:“这么卷干嘛?不累吗?”或说:“这么爱出风头?”当你想变得更好时,他们总给你泼冷水,让你束手束脚,希望你跟他们一样躺平。这样,他们就不会显得不上进。尽管你深知所做之事意义非凡,你会如何选择?是跟他们一样躺平,还是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我们先看看这位哲学家面对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他喜欢与人讨论问题,穷根究底,直到人们意识到习以为常的认识可能是错的。特别是权威人士,他会反驳到他们哑口无言。他认为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能帮助人们发现真知。他把自己比作“牛虻”,要唤醒沉睡的、自大的国人。然而,“牛虻”总惹人讨厌,于是有人将他告上法庭,指控他败坏青年、对神不虔诚。 在生死关头,只要他认罪并保证不再讨论问题,就可免死。但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他被赐毒酒身亡。 他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当有人阻止你做有意义的事时,你会怎么办?你是否找到了一个理想,愿意为之生、为之死?这便是我们的人生理想。当你遇到困难时,会轻易放弃吗? 问题四:奇丑无比的苏格拉底,为何能永垂不朽? (预设目的:不要容貌焦虑,要追求思想高贵) 这节课已接近尾声,是时候解密我们这位哲学家的身份了。看他的样子(课件展示),无论放在哪里,都堪称奇丑无比。然而,几千年来,他为何总能被人怀念和学习呢? 在当今世界,很多人为自己的容貌感到焦虑。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该如何抚慰自己的心灵呢? 我想,今天我们所讲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容貌奇丑无比,但他的思想却光芒四射。容貌是天生的,而人真正可贵的品质在于思想,在于人格理想的高贵。好的容貌只是锦上添花,容颜易老,唯有思想和人格才是永恒的。 所以,唯一能让我们自卑的是思想上的卑琐,除此之外,没有再也不应该有其他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