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共学勉之 《朱子家训》又叫《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清代朱柏庐先生的一篇家教名著。全文仅524字,却字字珠玑,句句金玉良言。 它不仅涵盖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将朱熹一生总结提炼的理学精华融入其中,用通俗语言阐释和说明。 《朱子家训》的精神内涵在于忠孝和谐、修身报国,强调家国同理,家庭和睦与国家繁荣紧密相连。它不仅是治家之经,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指南,影响深远,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 ![]() ![]() ![]() 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每一顿粥饭,我们都应当思考其来之不易;即便是半根丝线、半缕布匹,我们也应时常记得它们的生产是多么艰难。它提醒我们对物质资源的来之不易保持敬畏之心。 心得感悟: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了每一份食物和衣物背后的辛勤劳动。这句话提醒我们,珍惜资源不仅是对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 正如《论语》中所说:“奢则不孙,俭则固。”奢侈浪费会失去节制,而节俭则能保持本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节约的习惯,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修炼,也是对社会资源的负责。 二、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在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就应该提前准备好雨具;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去挖井。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时才急忙应对。 心得感悟: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深刻地告诉我们,预防胜于治疗。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企业管理,都需要有前瞻性和计划性。 正如《左传》中所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逸的环境中也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并为之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危机的发生。 三、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嫁女儿时,应该选择品德优秀的夫婿,而不是过分追求聘礼的丰厚;娶媳妇时,应该追求贤淑的女子,而不是过分计较嫁妆的多少。 心得感悟:在物质诱惑日益增多的今天,这句话提醒我们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的结合,而非物质的交换。 《诗经》中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真正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大学》里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无论是找对象,还是交朋友,都要重德不重利。 四、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在家里要避免争吵和诉讼,因为诉讼往往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在社会上要避免多说话,因为说得太多往往会失去分寸。 心得感悟:家庭是温暖的港湾,而非战场。《孝经》中提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以和为贵,相互尊重和理解。 在社会交往中,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味着我们应该少说多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而不是空谈。言语过多往往会引起误解和冲突,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和思考,谨慎发言。 五、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如果做善事是为了让别人看到,那么这就不是真正的善良;如果做了坏事却害怕别人知道,那么这就是极大的恶行。 心得感悟:善行若出于炫耀,便失去了其本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真正的善是默默无闻的,不求名利。 同时,如果做了坏事还试图掩盖,那就是更大的恶。这句话提醒我们,行为的动机比行为本身更重要。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善良和正直,而不是外在的赞誉或逃避责任。 六、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如果以刻薄吝啬的方式积累财富,那么这种财富是无法长久享受的;如果家庭伦理道德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家庭很快就会消亡。 心得感悟: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建立在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爱护之上。《礼记》中提到:“家和万事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家和业兴。”家庭的和谐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同时,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最终会导致自我毁灭。 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都应该以德为本,以和为贵,这样才能长久地享受幸福和安宁。 七、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不应该利用自己的权力去压迫弱者,也不应该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随意杀害动物。 心得感悟:这句话提醒我们,权力应该用来保护弱者,而不是用来压迫他们,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孟子》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该将对家人的关爱扩展到对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待动物,我们也应该有同情心,不应无端剥夺它们的生命。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然和谐的一种维护。 八、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不应该贪图不义之财,也不应该饮酒过量。 心得感悟:不义之财会玷污人的品德,而过量饮酒会损害人的健康,告诫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行为。 《论语》中提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和地位如果来得不正当,就不应该去追求。 同时,适量饮酒可以怡情,但过量则伤身。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是对待财富还是享乐,都应该有节制,保持理性和自制力。 九、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当别人有喜事时,不应该心生嫉妒;当别人遭遇不幸时,不应该幸灾乐祸。 心得感悟:嫉妒和幸灾乐祸都是人性的弱点,它们不仅伤害他人,也会伤害自己。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和善良的心去面对他人的喜怒哀乐。 《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中正,对他人的成功表示祝贺,对他人的不幸表示同情。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十、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帮助他人时不要期待回报,但受到他人帮助时则要铭记在心。 心得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感恩与回报。无私的善行是高尚的,而感恩则是美德的体现。 《孝经》中提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应该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并在适当的时候回报。这种感恩的心态,不仅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能够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 通过感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善意和帮助。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