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你想用完人,那么,结果一定是无人可用的。 对领导来说,一定要放弃完美的思想,做事也是一样,要完成,而不是要完美。 看人要看人的基本面,用人要用人的长处,千万不要求全责备,只盯着别人的短处。 只盯着别人短处的领导,往往干不成什么大事,往往手头会无人可用,捉襟见肘,结果只能自己瞎搞,最终的结果是自己干得也不怎么样。 这就是很多不善用人、求全责备的领导,很难成事的根本原因。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说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原文】 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复乱臣也,愿王察之!” 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译文】 陈平从项羽的阵营逃了出来,投奔了刘邦。投奔刘邦的时候,他找到了一个推荐人魏无知。 魏无知跟刘邦的关系不错,魏无知是刘邦的偶像魏无忌的孙子,所以魏无知在刘邦跟前说得上话。 魏无知跟陈平是老同事了,向来也是知道陈平的才能,把陈平推荐给了刘邦。 而刘邦跟陈平一聊,发现陈平在项羽那边是都尉,也是一个人物,而且陈平掌握了很多项羽阵营的机密,于是同样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自己的陪乘人员,监督军中的将领。 陈平初来乍到,就受到了刘邦如此的信任和重用,给予高官,而且,还成为刘邦的身边的亲近之人,这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 周勃、灌婴等人,在刘邦面前说陈平的坏话了。 周勃、灌婴对刘邦说:“陈平别看长得一表人才,但是,其实是个肚子里没货的草包。而且,这个人品行也不怎么样,他在老家的时候,就跟他的嫂子勾勾搭搭,而且您这么信任他,给他高位,还让他做您的陪乘,他却收了很多将领的贿赂。您可别重用他了,赶快把他打发走吧!” 刘邦一听,陈平这小子,居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搞事,这还了的! 要知道,周勃、灌婴的等人,那可是刘邦的老兄弟,自然要听一听老兄弟的话,自然也要调查一下,他们说的是不是实话。 于是,刘邦把陈平的推荐人魏无知找过来,质问魏无知:“老魏,你看你给我推荐的什么人啊,这个人品行有很大的问题。” 刘邦又把周勃、灌婴的等人的话,跟魏无知唠叨了一番。 而魏无知一番话,可以说给刘邦上了一课,魏无知说:“臣向您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而您现在责问臣的是他的品行。在如今这世道,品行再高尚,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吗?不能!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是才能,您要他的品行有什么用呢?您现在最需要的是有利于国家的奇谋秘计,至于他的品行,跟他嫂子的事,或者是收受贿赂这些小事,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呢?” 【启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高手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可以让我们受用无穷。 魏无知的这番话,也点醒了刘邦,刘邦把陈平找来,敲打一番之后,马上给了陈平更多的赏赐,给陈平提升为护军中尉,监督所有的将领,这也让之前的那些将领,再也不敢说陈平的坏话了。 这就是刘邦的用人智慧。 乱世之中,争夺天下,用的是才能而非德行。 对于领导来说,下属的才能比德行更重要,所以说,魏无知的话,非常有见地,而刘邦,可以说更是一点就通。 这就是告诉我们领导,千万不要追求什么完美,哪有什么完美、十全十美的人。 你要想成事,一定要用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这才是成事的基础。 如果没有才能,只想着追求品行的完美,那么这个事情,一定很难做成。 我们用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要看人的才能,而不是德行。 你觉得是这样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