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欲伐中山》原文-出自《战国策》之《宋卫策》 《主父欲伐中山》 1、主父欲伐中山:主父欲伐中山,使李疵观之。李疵曰:“可伐也。君弗攻,恐后天下。”主父曰:“何以?”对曰:“中山之君,所倾盖与车而朝穷闾隘巷之士者,七十家。”主父曰:“是贤君也,安可伐?”李疵曰:“不然。举士,则民务名不存本;朝贤,则耕者惰而战士懦。若此不亡者,未之有也。” 译文: 主父心中谋划着征伐中山国之事,为了详尽地了解中山国的国情,以便做出最为精准的战略决策,他特意选派了李疵前往中山国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李疵肩负使命,悄然潜入中山国,在那里花费了不少时日,深入市井街巷,明察暗访,搜集各类情报信息。待他归来,便径直向主父复命:“主父,中山国当下的局势对我们而言极为有利,是可以出兵征伐的绝佳时机。倘若您此时犹豫不决,没有果断地发起进攻,恐怕日后就会陷入被动,错失这难得的战机,让其他国家捷足先登。”
主父听闻此言,不禁微微皱眉,满脸疑惑地追问道:“你何出此言?究竟是看到了哪些情形才会有这样的论断?”
李疵微微欠身,缓缓说道:“主父,我在中山国期间,发现中山国的国君极具独特之处。他极为尊崇贤士,经常亲自率领浩浩荡荡的车队,车上满载着各种珍贵的物品,不辞辛劳地前往那些位于穷街陋巷之中的贫寒之士的居所。这些被国君亲自拜访的士人,数量多达七十家。国君每到一处,都与士人们促膝长谈,其态度之谦逊,礼遇之优厚,实在是令人瞩目。”
主父听完,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能够如此礼贤下士,对有才德之人这般敬重,这必定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啊。对于这样的国家,我们又怎么忍心去征伐呢?”
李疵见主父如此态度,心中焦急,赶忙上前一步,急切地说道:“主父,事情绝非表面上看到的这般简单。您仔细想想,国君如此大规模地举用士人,给予他们极高的地位和荣誉,这必然会在民众之中引发一股强烈的追名逐利之风。民众们看到士人只要得到国君赏识,就能平步青云,尽享荣华富贵,他们便会纷纷效仿,将心思都放在如何获取名声之上,而忽视了农业生产这一国家的根本大业。长此以往,田地将会无人耕种,粮食产量必然锐减,国家的根基就会动摇。再者,国君这般尊崇贤者,那些原本朴实勤劳的农夫看到士人无需劳作就能享受尊荣,他们心中难免会产生懈怠之意,不再愿意辛勤耕耘。而士兵们看到士人仅凭口舌之能就备受恩宠,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气和决心也会逐渐消散,变得怯懦畏战。一个国家处于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中,农业荒废,士兵怯弱,民心浮躁,还能继续维持下去而不走向灭亡,这是从古至今都从未有过的事情啊。所以,此时攻打中山国,正是天赐良机,万万不可错过。” 《乐羊为魏将》原文-出自《战国策》之《宋卫策》 《乐羊为魏将》 乐羊为魏将: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时在中央,中山君烹之,作羹致于乐羊。乐羊食之。古今称之:乐羊食子以自信,明害父以求法。 译文: 乐羊受魏国国君之命,肩负起统帅大军征伐中山国的重任。彼时,命运的残酷交织竟使他的儿子身处中山国内。中山国国君在听闻乐羊领军前来,心中暗自谋划出一条极为狠毒的计策。他下令将乐羊之子擒获,残忍地将其烹杀,而后命人把煮成的肉羹精心盛放在精致的器皿之中,送往乐羊的营帐。
当那碗散发着令人作呕气息的肉羹被呈递到乐羊面前时,营帐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乐羊的目光落在那碗肉羹上,双手微微颤抖,他的内心犹如被千万把利刃同时穿刺。那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血肉啊,父子连心的亲情在这一刻遭受着最为惨烈的考验。然而,乐羊的眼神深处,在极度的痛苦之后,却涌起一股坚毅。他深知自己身为魏国大将,此次出征关乎魏国的荣辱兴衰,万千将士的生死存亡系于他一身,怎能因个人的私情而前功尽弃?于是,他强忍着那几乎要将自己撕裂的悲痛,缓缓抬起手,接过肉羹,一口一口艰难地吞咽下去。
自此以后,这件事在世间广为流传,引发了无数人的议论与思考。古往今来,人们皆感叹乐羊此举实非寻常人所能为。他吃下儿子的肉羹,正是为了向魏国国君、向全军将士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与对魏国的忠诚不二。在他心中,个人的情感固然悲痛欲绝,但国家大义、军事使命高于一切。他要用此举证明,即便敌人使出如此惨无人道的手段,也无法动摇他为魏国效命的决心,无法阻碍他领军前行的脚步。而中山国国君,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杀害乐羊之子并送肉羹与他,其用心亦是极为险恶。他妄图借乐羊的父子亲情,让乐羊陷入痛苦与抉择的深渊,从而使其在情感的巨大冲击下丧失理智,进而破坏魏国的此次军事行动。从中山国国君的立场来看,这是他在绝境之中为求自保、击退敌军而使出的一种极端且违背人伦的策略,虽一时之间或许能给乐羊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但从长远而言,却也暴露了他的心狠手辣与不择手段,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抹极为阴暗且不齿的印记。 《中山君飨都士》原文-出自《战国策》之《宋卫策》 《中山君飨都士》 中山君飨都士: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吴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译文: 中山君大摆宴席,款待国都之中的各位贤士。华美的殿堂内,珍馐佳肴琳琅满目,诸位宾客纷纷入席,一时间,欢声笑语与丝竹雅乐交织回荡。大夫司马子期也位列其中,他本满心期待着这场盛宴,却未料到一场风波即将因一微不足道之物而起。
待到羊羹分发之时,负责分羹的侍从不知是疏忽大意,还是羹汤数量确有不足,竟未将羊羹送至司马子期面前。司马子期眼见他人皆能享用这美味,独自己被遗漏,顿时觉得颜面尽失,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燃起。他怒发冲冠,拂袖而起,二话不说,径直离席而去。心中的怨恨驱使他一路疾行,奔赴楚国。见到楚王之后,司马子期添油加醋地诉说在中山国所受的“屈辱”,极力劝说楚王出兵攻打中山国。楚王被他的言辞所动,遂派遣大军征伐。中山国的兵力难以抵挡楚国的雄师,中山君无奈之下,只得仓皇出逃。
在那逃亡的慌乱路途之中,中山君狼狈不堪,心中满是悲戚与懊悔。突然,他发觉有两人手提戈矛,紧紧跟随在自己身后。中山君满心狐疑,又略带惊恐地回头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跟着我?”两人赶忙上前,恭敬地拜倒在地,而后齐声答道:“回禀君上,我们的父亲曾经遭遇大难,饿得奄奄一息,几乎就要死去。是君上您大发慈悲,赏赐了一壶热气腾腾的熟食,这才让父亲得以存活。父亲在临死之际,紧紧拉着我们的手,郑重地叮嘱道:'中山国若有战事,你们务必拼死报效君上。’如今国难当头,我们谨遵父命,前来为君上效命,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中山君听了他们的话,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仰天长叹:“施与他人恩惠,实在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啊,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他人身处困厄之时伸出援手;与人结下怨恨,也并非取决于矛盾的深浅,而在于是否深深刺痛了他人的心。我中山君,竟然因为一杯小小的羊羹而招致亡国之祸,却又因一壶普普通通的熟食而得到两位如此忠诚的勇士。这命运的无常与人心的微妙,实在是令人感叹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