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鹏辉能源的豪赌:一年半狂掷280多亿扩产

 千股封牛 2024-12-04

“小宁德”的豪赌:一年半狂掷280多亿扩产

星球储能所 2024年12月04日 09:21 

【 大手笔押注,低调巨头谋求破局。】

撰文 | 宏海

出品 | 星球储能所

近年来,储能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作为业内的“低调巨头”,鹏辉能源凭借灵活的扩张策略和多样化的技术布局逐步崭露头角。

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不断大手笔扩张产能的鹏辉能源,正在面临着财务与业绩的双重压力。

近日,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辉能源”)发布关于投资建设10GWh储能电芯及储能系统制造工厂及独立共享储能研发基地项目的公告。

根据公告显示,为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增强业务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鹏辉能源拟在安徽省广德市投资建设10GWh储能电芯及储能系统制造工厂及独立共享储能研发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于2025年9月建成投产,二期按照投资规划实施。鹏辉能源称,此次投资为满足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7月和10月,鹏辉能源就曾宣布过两项扩产项目,一个是位于乌兰察布年产10GWh储能电芯及系统集成项目和年产1GWh的半固态电池项目;另一个是驻马店市锂离子电池项目,二者分别投资23亿元和10亿元。

与众多储能企业不断找各种机会和场合大秀肌肉、力搏出圈不同,鹏辉能源这家企业给人的印象一直十分低调,但是低调作风却难掩其亮眼表现。

鹏辉能源成立于2001年,2015年上市,是国内最早涉足储能电池的企业之一。

从2021年开始,鹏辉能源开始调整其业务结构,逐渐深入储能领域,其储能相关业务也开始突飞猛进。

由于鹏辉能源业务与行业巨头宁德时代十分类似,且近几年鹏辉能源是业内唯一扩张速度直逼宁德时代的公司,所以鹏辉能源也被称为业界“小宁德”。

从技术路线上看,除了锂电,鹏辉能源还在固态电池及钠电领域积极布局。

其与青岛北岸控股集团合作的5MW/1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项目首次实现了钠离子电芯在北方储能电站的大规模应用,标志着鹏辉能源钠离子电芯正式导入市场,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对于钠电产业化具有标志性意义。

自成立以来,鹏辉能源营收规模屡次突破新高。据了解,截至2023年以前,鹏辉能源连续二十二年实现营收正增长。而鹏辉能源这个纪录,却在2023年被终结了。

2023年,鹏辉能源营业收入实现超过69.32亿元,同比下滑23.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4310.2万元,同比下滑93.14%;扣非净利润近5800万元,同比下滑89.77%。

在行业整体进入下行周期的背景下,储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扩产步伐明显放缓。

然而,鹏辉能源在四个月内相继推出三项扩产计划,总投资额达8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更早时间线看,鹏辉能源的扩产动作甚至更显激进。2023年,鹏辉能源曾在短短两个月内计划扔出200余亿元建厂扩产储能电池。

据了解,从2023年至今,短短一年半时间不到,鹏辉能源累计扩产金额已超过280亿元。

结合鹏辉能源2023年明显下滑的业绩表现,其一系列扩产举措在行业调整期显得较为特殊,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其财务状况及扩产可行性的关注。

对于鹏辉能源来说,伴随扩张而来的是对现金流和盈利能力的巨大考验。

根据鹏辉能源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48亿元,同比下降1.60%;净利润6050万元,同比大幅下滑77.97%。

仅第三季度来看,鹏辉能源归母净利润下滑19.4%,但其扣非净利润却亏损近100%。

据公告解释,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锂电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直接影响毛利率,市场竞争压力下的产品降价进一步削弱了盈利能力。

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又导致其计提了较高的存货跌价准备,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67.24%。与此同时,其融资成本的显著上升,财务费用同比激增145.02%。

此外,财务压力不仅表现在利润的显著下滑,还包括现金流的紧张。

鹏辉能源货币资金仅13.78亿元,远不足以覆盖其本次广德项目50亿元的总投资。

从产能情况看,根据其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鹏辉能源的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为58.48%,与部分行业巨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鹏辉能源目前的产能尚未被充分释放。

在此情况下,继续推进大规模扩产计划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的风险,进一步加剧资源闲置和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如今的储能行业显示出高速发展与深度竞争并存的两大特征,随着新能源装机需求增长,储能行业确实具备长期向好的趋势,但短期内过快扩张可能带来产能过剩、价格战加剧等问题。

如何在市场前景与现实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资源浪费和财务压力恶化,将是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

鹏辉能源的大规模扩产计划,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无疑是一场针对未来市场机会的豪赌。

作为储能行业的头部玩家之一,鹏辉能源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当前行业正处于调整期,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成本压力的增加以及产能利用率偏低,给其扩产举措增添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对鹏辉能源而言,扩产不仅是一种市场信心的体现,也是对资金链和运营能力的严峻考验。如何提高现有产能的利用率、提升产品毛利率,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实现差异化竞争,将决定其扩张策略能否真正落地。

这也给在风口之上的企业一些启示,盲目扩张并不意味着成功,唯有基于充分的市场评估和稳健的财务规划,方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储能市场的未来属于那些既能抓住行业机遇,又能在周期波动中保持韧性的企业。


“小宁德”梦碎?鹏辉能源83亿大扩产,难扭颓势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官方账号   2024年11月26日

近日, 鹏辉能源 再度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计划,其拟斥资50亿元建设 储能 电芯及储能系统制造工厂。这是短短4个月内,鹏辉能源第三次宣布加码投建储能项目。与此同时,除了储能,鹏辉能源另一手也不忘紧跟行业趋势,积极布局固态电池 。

然而,虽然储能、固态电池,被电池企业们看作当下摆脱困境的自救良药,但实际情况却远非想象中乐观。

日渐没落的“小宁德”

鹏辉能源,这家自2001年成立的电池制造商,素有“小宁德”之称,近几年,却面临着净利润持续下滑的挑战。

早期,公司深耕消费电池,2015年创业板上市后,逐步转型并深耕储能业务,形成了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三大产品布局。回顾前几年,鹏辉能源经历了辉煌时期。2021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6.3%和242.93%,国内储能市场出货量跻身行业前五,收入实现翻倍。2022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又分别同比增长59.26%和244.45%,再度巩固了其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

不过,这一趋势在2023年发生骤变。2023年鹏辉能源营收同比下降23.54%,净利润更是暴跌93.14%。步入2024年,这一状况并未好转。根据最新业绩数据,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60%和77.97%。

公司半年报指出,尽管储能产品出货量有所增长,但售价的大幅下跌导致总收入下滑,尤其是户用储能市场出货量和收入均大幅下跌。面对业绩持续下行的压力,鹏辉能源也只得和同行业内众多企业一样开启积极自救模式。

也许是鉴于今年储能政策的频繁出台,以及公司在该领域的传统优势,鹏辉能源坚定选择了逆势加码储能业务作为应对策略。

83亿,借钱扩产储能

尽管储能市场的想象空间确实还很大,但借钱也要扩产的鹏辉能源,这步棋却颇有些“行险”。

就近期数据显示,其7月公布拟在乌兰察布投资23亿建设储能电芯、系统集成及半固态电池项目;10月又宣布拟投资10亿建设小动力方形铝壳和电容式锂离子电池项目,总计投资额达83亿元;而后就是11月,宣布拟在安徽投资50亿建设储能电芯、系统及研发基地。

短短数月间,鹏辉能源在扩张建厂方面的总投资额高达83亿元,其中明确涉及储能领域的就达到了73亿。

从市场布局来看,尽管鹏辉能源对此依旧保持乐观态度。然而,与“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产能利用率和现金流状况的惨淡。

今年上半年,鹏辉能源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8.48%,远低于行业内其他企业如 亿纬锂能 的83.59%。这意味着,在当前产能水平下,鹏辉能源的生产能力都未得到充分利用,而扩产带来的新增产能又有可能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风险。

更为严重的是,鹏辉能源的现金流状况也不容乐观。根据财报,公司的货币资金储备仅为13.78亿元人民币,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和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均为负值,分别约为-4.81亿元和-7.11亿元。

这种现金流压力同样使得鹏辉能源在进行产能扩张的同时,不得不面临资金链紧张和财务风险加剧等潜在问题。

差点意思的固态电池

然而鹏辉能源的投资扩张还不止如此。除了大力加码储能外,鹏辉能源在固态电池上的布局同样引起了市场的质疑。

今年8月,鹏辉能源以一张海报引爆全固态电池概念,股价两天上涨44%。不过短暂的狂欢背后,市场很快回归了冷静,围绕其固态电池技术更多地变成了质疑的声音。

质疑主要围绕两点。首先,行业内规定全固态电池是使用固态物质代替传统的液体电解质和隔膜。虽然鹏辉能源的电池确实使用了固态电解质,但据其介绍还包含了一些其他成分,比如无机粘结剂和功能添加剂,而这些成分的具体细节鹏辉能源并没有详细说明。因此业界对其全固态电池的说法持保留态度。

其次,从能量密度这一关键指标来看,鹏辉能源的固态电池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其号称的280Wh/kg的能量密度不仅低于普通液态锂电池 的350Wh/kg,且与行业中发布的其他半固态电池或凝聚态电池相比,也缺乏竞争力。

比如 宁德时代 的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 孚能科技 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330Wh/kg,卫蓝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360Wh/kg。

值得注意的还有,在鹏辉能源最新的83亿投资中,涉及固态电池的仅有5亿,其余资金大多投向了内卷严重的储能领域。

这一举措也让市场怀疑,鹏辉能源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是否只是象征性地追热潮,而缺乏了一些成为新技术革命引领者的决心和狠劲儿。

诚然,无论是依靠规模效应抢占市场,还是布局新技术风口固态电池,鹏辉能源的策略方向上都值得肯定。但是如何在冲击规模化的同时,保证财务的平衡、抢占固态电池的先机,这着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小宁德”鹏辉能源83亿元扩产 资金问题何解?

中国经营报   2024-11-30 03:51  本报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有“小宁德”之称的鹏辉能源(300438.SZ),不惧储能和动力电池市场的周期冲击,仍在逆势扩产。

近日,这家全球储能电芯十强企业公告披露,拟在安徽省广德市投资建设10GWh储能电芯及储能系统制造工厂及独立共享储能研发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

这并非鹏辉能源今年下半年以来的首次投资。早在2024年7月,鹏辉能源就宣布拟建设年产10GWh储能电芯及系统集成项目和年产1GWh的半固态电池项目,总投资23亿元。仅仅3个月后,鹏辉能源再次发力,宣布拟新建小动力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日产能3万支和电容式锂离子电池日产能50万支项目,总投资10亿元。

针对上述83亿元的项目投资计划,11月28日,鹏辉能源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他同行企业也在扩产,公司之所以选择扩产,是因为看到今年市场需求仍有所上升。同时,目前公司资金状况良好,未来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融资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大手笔扩产

根据公告披露,过去4个月内,鹏辉能源先后在内蒙古、河南和安徽抛出三项投资计划。

11月19日,鹏辉能源公告显示,其拟在安徽省广德市投资建设10GWh储能电芯及储能系统制造工厂及独立共享储能研发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于2025 年9月建成投产,二期按照投资规划实施。

此前10月,鹏辉能源披露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新建小动力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日产能3万支和电容式锂离子电池日产能50万支项目,总投资10亿元。鹏辉能源副董事长、董秘鲁宏力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鹏辉能源小动力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产能主要针对下游两轮车、平衡车市场,电容式锂离子电池产能计划用于消费电子市场。

更早的7月,鹏辉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10GWh储能电芯及系统集成项目和年产1GWh的半固态电池项目,其中储能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18亿元,半固态电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5亿元。按照计划,鹏辉能源的储能项目计划于2024 年9月开工,2025年10月投产;半固态电池项目计划于2025年5月开工,2026年7月投产。

记者注意到,鹏辉能源的上述投资项目主要集中覆盖储能电池及系统、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领域,并进一步拓展了半固态电池投资。

在供需错配市场环境下,锂电池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并不乐观,投资节奏也有所放缓。因此,外界对于鹏辉能源的扩产动作表示质疑和担忧。

以储能电芯为例,目前储能电芯价格已经跌破0.3元/Wh,相比2023年年初接近1元/Wh的价格呈现断崖式下降。从锂电池产能利用率上看,鹏辉能源已经从2023年上半年的93.40%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58.48%。

针对上述投资项目,鹏辉能源方面向记者表示,储能电芯产能可应用于不同市场和场景,储能系统的应用市场和场景以公开信息为准。与此同时,半固态电池不同于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是液态电池,固态电池是全固态电池。

鹏辉能源方面还表示:“扩产企业并非仅有鹏辉能源一家,其他同行企业也有在扩产,今年市场需求还是有所上升的。”

固态电池被认为是锂电池的“终极形态”,而半固态电池是向固态电池过渡的中间形态。 一位锂电池企业人士表示:“目前来看,半固态电池对于企业而言并不难,基本都能做出来,与全固态电池不是一个级别。相比传统锂电池,半固态电池具有一定优势,成本还能接受,但是固态电池的成本就比较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鹏辉能源在2024年8月对外宣布全固态电池迎来突破,并发布了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及未来研发路线。

按照鹏辉能源的固态电池研发路线图,其计划于2025年启动中试线研发,实现小规模生产,并在2026年正式建立产线、批量生产,进行全面推广。

但现阶段,固态电池仍处于发展初期。在2024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300750.SZ)董事长曾毓群便表示,如果以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以1—9打分),目前整个行业最高水平只到了4分,只是做出了一些器件样品,进行一些实验验证。同时,他说:“宁德时代在全固态电池的研究进展处在4分左右,对比全世界的情况算是领先了一大步。”

资金储备如何?

2001年1月,鹏辉能源成立,目前主要专注于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及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并具有“小宁德”之称。早期,得益于在消费类电池领域的深耕,鹏辉能源于2015年4月登陆创业板。

近年来,鹏辉能源的业务布局逐渐向储能倾斜,并希望成为“全球储能市场首选电池供应商”。目前,鹏辉能源已经形成并坚持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三大业务板块发展策略。

储能业务为鹏辉能源贡献了较大收入份额。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上半年,其储能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大幅提升至64%。

不仅如此,鹏辉能源的储能市场地位居于全球前列。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鹏辉能源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八位。其中,在小储(以户储为主,含通讯)市场,鹏辉能源出货排名第四位。

然而,鹏辉能源在2023年迎来了业绩拐点,营收同比下滑23.54%至69.32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93.14%至0.43亿元。

“2023年市场竞争加剧,内卷严重。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持续加大,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带动行业内电芯报价近乎腰斩,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鹏辉能源方面表示,在储能领域,2023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有所提升,其中大型储能业务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户用储能方面,欧洲气价回落、高利率以及行业前期库存积压导致户储需求走弱,叠加电芯价格快速下降,导致户储收入同比有较大幅度下跌。总体来说,储能业务收入金额同比有一定下滑。

进入2024年,鹏辉能源盈利仍然承压。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6.48亿元,同比下降1.6%;净利润为0.61亿元,同比下降77.97%。

不仅如此,鹏辉能源的资金状况也并不宽裕。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鹏辉能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为87.31亿元(含货币资金13.78亿元)和80.19亿元(含短期借款13.05亿元),流动比率大于1。当期,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82%。

此外,同一报告期内,鹏辉能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1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1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61亿元。

在此背景下,鹏辉能源上述扩产计划是否存在资金压力?对此,鹏辉能源方面向记者表示:“目前资金还可以,未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融资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鹏辉能源位于安徽和内蒙古的投资项目明年才开始建设,其位于河南的项目并未公布具体建设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