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天翻地覆慨而慷

 虛怀若谷 2024-12-04

敬读毛泽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图片▲毛泽东手书《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图片
图片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泽东诗词》。

伟人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1949年4月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描写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场面,抒发了作者欢庆南京解放的喜悦激动的心情,表达了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是一首格调高亢、气势雄伟、响彻寰宇的伟大诗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 有关说明

为了更准确深刻地理解伟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有必要介绍一些与此诗有关的情况。

1、《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创作缘起

伟人此诗创作于1949年4月。当时的历史背景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迫不及待从峨眉山上下来“摘桃子”,悍然发动内战。他的800多万部队迅速占据了中国南方,国民党反动政府也回到盘踞22年的南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出击,相继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3月26日,中国共产党通知南京国民党政府,定于4月1日根据毛泽东提出的8项条件基础上举行和谈。20日南京政府拒绝接受条款和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在东至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5千余公里的江岸上,分三路突破敌人经营3个月的所谓“千里江防”,强渡长江,23日全部渡江,迅速占领南京,并扯下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上的青天白日旗子,宣布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是解放全中国的先声,也是整个中国革命的重大节点和转折,意义特别重大。可谓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直耸云霄的花岗岩丰碑。

在北京香山公园双清别墅的毛泽东,一直在等待前线传来的战报,从渡江战役打响到南京解放的三天三夜,毛泽东只吃了3顿饭,睡了两个多小时的觉。当他得知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情不自禁,欣然濡染如椽大笔,写下了这一光辉壮丽的华章。

▲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六角亭旁阅读关于南京解放的消息

图片
图片

此诗还有些传奇色彩。毛主席写完诗后,就顺手扔进了字纸蒌。

细心的秘书田家英拣了回来,过了几天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已忘了此事,他很惊讶,说:“我还有这么一首诗?”真要感谢田家英同志,若他不捡回来,这首千古华章可能就永远埋没在时间长河的“黑洞”中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2、伟人的诗词艺术

毛泽东说自己读书经历是“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6年私塾,7年新式学堂),他在私塾中受一些老先生指点,就有过楹联、诗词方面的写作训练,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又下苦功学习了诗的各体、词的各凋,他学习创作的诗、词中有“三言”、“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七律”、“排律”以及近20个词牌(词调),还有近百副对联。

他的各种诗词作品,有长有短,各体兼备,不仅琳琅满目,蔚为大观,而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为人们留下了一首首璀璨的华章。

这里仅仅说说《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创作技巧和方法。这首诗从音律讲:音韵流畅,旋转自如。从声律讲:平仄协调,声调协美。从对偶看:对仗工整,章法严谨。从用典看:引典准确,韵味深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现代两位诗词大家柳亚子、郭沫若都说过毛泽东的诗词超过历史上豪放派大家苏东坡、辛弃疾。柳亚子说毛泽东诗词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郭沫若说毛泽东诗词:“使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气也望尘却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著名女作家谢冰心说毛泽东诗、词不是“做”的、“填”的,而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倾吐,“它们像爆发的火山一样,红光冲天;像奔流的巨瀑一样,浪花飞溅。”(《毛泽东诗词鉴赏一得》) 这些大家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极为准确,说明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词高原上的高峰。

毛泽东认为:中国旧体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万年也打不到”。但毛泽东又不主张青年人写旧体诗,他说:“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见郑广瑾等编《毛泽东诗话》55、67页)

毛泽东认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是古典诗词与民歌相结合。同时,他和伟大的鲁迅都认为 :写诗大体押韵就可以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欣赏

首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钟山”,南京紫金山,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有3峰,主峰高448米,山势险峻,蜿蜒如龙。此处的钟山代指南京。

“苍黄”,有两解。一是指天地。“苍”,青黑色,天色;“黄”,黄色,地色。所以“苍黄”引申为天地翻覆。孔稚圭《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 二是指仓惶、慌张、匆忙、失措。杜甫《新婚别》:“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笔者认为伟人诗中的“苍黄”应解为天地翻覆,因诗中有“天翻地覆慨而慷”之句。元代 袁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律诗起句:“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伟人此诗首联横空出世,如惊雷巨浪,气势磅礴。诗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跨过了长江天险,直捣国民党反动派盘踞的老巢。面临中国人民解放军雷霆万钧之势的进攻,国民党反动派盘踞的南京城,风雨飘摇,在天地翻覆中“金陵春梦”结束了。

图片▲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图片
图片

颔联:“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刘备派诸葛亮使吴,诸葛亮目睹南京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见晋代 张勃《吴录》) 钟山像龙,石山像虎。李白《金陵歌送范宣》:“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龙蟠”、“石头”都是南京的代称。

陈简斋(宋)《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有:“天翻地覆伤春色”之句。“慨而慷”即慷慨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晋左思《杂诗》:“岁暮常慨慷。”

伟人诗首联开门见山,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点明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主题。诗句犹如万钧雷霆,又如如暴风骤雨,势不可挡。

颈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剩勇”即余勇;“沽名”,即买名。诗说,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对反动派及其军队,要穷追猛打,不能像西楚霸王项羽那样为了邀一点仁义的名声,心慈手软,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贻误时机,姑息养奸,留下后患,最终招致失败,自刎乌江。


图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图片
图片

伟人高瞻远瞩,在战略和魄力上,非常英明果敢。当时有人建议“划江而治”,毛泽东没有听这种馊主意,坚定地说:“打过长江去!”正是伟人的英明决策,才带来了全国的解放。

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鉴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金铜仙人”(手托承露盘),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牵往洛阳的典故,意思说,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天也会衰老。李俊民(金)《满江红 . 吟雪》:“天若有情天亦老,高山底事头先白?”

伟人自注:“这首借用李贺的句子。与人间比,天是不老的。其实天也有发生、发展、衰亡。天是自然界,包括有机界,如细菌。动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一样有发生和灭亡的过程。社会上的阶级,有兴起,有灭亡。”

图片

图片
图片

伟人此联具体所指是:老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压迫中国人民的黑暗残酷的现实,也会痛苦而衰老。尾句说的“人间正道”,指社会的正道即大道,《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

晋代葛洪《神仙传》说:东海神仙麻姑对另一神仙王方平说,相见以后,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

人间的大道即客观规律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就像地质、地理上的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一样,是不可阻挡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

伟人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哲人,我们读他的诗文,经常会看到他独到的哲学感悟和慨叹。

图片

编辑:严京平

往日精华


《只此青绿》精美绝伦

诗 话 清 明

端午民俗多种多样

诗词中的中秋月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正月十五闹元宵——说“元宵节”及元宵节诗词

春节漫谈——卢忠仁

天生一个仙人洞——江西庐山仙人洞景区纪游

黄河之水天上来——聆听《黄河大合唱》有感

仰望雕像 敬读华章——井冈山朝圣

深圳弘法寺纪游——兼赏佛联

“狂草”之美——以张旭、怀素为例

屈原故乡美

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敬读毛泽东《七律.长征》

“端午”话屈原

“真理的味道很甜”——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军歌嘹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赏析

江山多娇 英雄辈出——敬读毛泽东词《沁园春 . 雪》

中秋说桂

陶渊明独爱菊

昆仑气势雄莽,伟人情怀博大——敬读毛泽东词《念奴娇 . 昆仑》

虹霓绚烂,关山苍翠——敬读毛泽东《菩萨蛮 . 大柏地》

心潮逐浪高——敬读毛泽东《菩萨蛮 黄鹤楼》

极目楚天舒——敬读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点收藏
图片
点在看
图片
点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