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以“乾、坤”二卦为纲领,统领六十四卦,阐述天地、阴阳之道。真正的贤圣,“则天法地”。他们不拘于世俗之道德,遵循的是天地大道。一个人的行为契合了天地大道,则良知和正义自然内附于身。坤卦,坤为地,天地之间,凡有形之物,大地最为厚道,承载万物。警醒世人,为人须情柔性柔,情顺性顺,“厚德方可载物”,须有利他和造福社会之心,此坤卦之道德含义。“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和载物,恰如人生之天平,厚德方可载物,载物必须厚德。人有聪明愚笨之别,正如大地有高低不平之象,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异。农夫不会因土壤贫瘠而不去耕作,君子也不会因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坤卦亦有“元亨利贞”四德,与乾卦不同,坤卦是“利牝马之贞”。牝(pìn)马是母马,柔顺健行执于正定,即大地具有母性之柔美,顺应天之法则,健行而养育万物。中国的龙马精神,正是从乾坤二卦而来。“万般皆下品,唯有坤德高”,真正的柔顺之德,“静而不宣,遂顺自然”。初六爻“履霜,坚冰至”,意为踩到了薄霜,即知结冰的时令快到了。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须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察一掷知十,防微杜渐。例如孩子的教育,须蒙以养正;在佛家,强调的是起心动念之重要。六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方大,揭示的是德行。习的本意是小鸟不断练习飞翔,不习,即自然不造作。王弼的解释是不加营造。六三爻“含章可贞”,含章之本意,含即戡,章即商,说的是周武王伐商之事。一般的解读,含为藏,章是文章,即文采,强调的是内敛之品质,含蓄地处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更深层的解读是,章为天地之道,贞为占卜。含章可贞,即占卜时虔诚的态度。“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真正的修行人,藏锋不显,朴素无华,保持虚无。六四爻之“括囊”,结扎袋口,喻缄口不言,谨言慎行。亦有大度包容之意,君子处世须效法坤道,拥宽广之胸怀,怀容人之雅量,与人为善,厚德万物。 “黄裳,元吉”, 是六五之爻辞。古代上衣下裳,黄色是大地的本色,为中色,是古人喜欢的颜色。穿着不显眼的黄色下衣吉祥,表达的是谦逊之传统美德。“心量多大,福报多大”。在佛家看来,心量是指心生起妄想以度量种种之外境,此对凡夫之心量而言。若是如来真证之心量,则是离一切外在之影响而住于无心。正如《坛经·般若品》所言,“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文言》曰,“坤至柔而动而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大意是说,大地极其婉曲柔顺,变动时却异常刚强;大地极其宁静,柔美之德却广播四方;跟随人后,长久保持柔顺之德,包容一切,含蕴万物,焕发无美光芒。大地柔美,顺承天之意念,运行得当。累积善行之人,必然会留下许多的福庆;累积恶行之人,必然会留下诸多的祸殃。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任何的修行,非一朝一夕之事;任何的修行,都是对人性的挑战。万般修炼,方可得柔美之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