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家寨轶事》连载——3

 望月居士 2024-12-07


第一篇 陶家寨的建村传说

(三)陶万有“三兄弟”的建村传说

        在陶家的历史上,有一代比较显赫盛传的老祖叫陶万有、陶万灵、陶万色,按辈分世口,他们是陶家的第九代老祖。在许多家庭的祖子(宗谱)上,他们是被记载供奉祭祀的第一人,也是各家老人们每当过年讲祖子的时候经常讲到的一代人,所以陶家人对这几个人的故事发小就印象深刻。有传说,他们才是从外地迁来陶家寨安居的第一代人。

     说,明末清初时期,由于战乱、饥荒、瘟疫、虎患等原因,导致了四川等地饥寒交迫,民不聊生,随后发生了大规模人口迁徙事件。在此背景下,“万”字辈兄弟五人,被迫背乡离井,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跋山涉水,千里迢迢逃难到了山东。当走到山东定陶地界的时候,小兄弟老五因为饥饿劳累等原因病倒了。五个兄弟经过商量后,觉得定陶也不是世世代代的安居理想之地,还应该继续向东沿海方向寻找合适地方。随决定,由大哥留下照顾五弟,由二哥带着三弟四弟和家人继续东去。于是,老二老三老四三位兄弟日夜兼程奔波了许些日子,终于在平度旧店区域紧靠一条河边的平坦场所,找到了一块傍涉水,山清水秀的地方,圈地为界,伐树建房,开荒种地,并在驻地周围,围起了栅栏,安下了自己的家。古时候为了防御盗匪,人们都在家和村庄的四周,围上栅栏或者修上围墙,通常四周围有栅栏的村子称之为“寨落”,围有围墙的村子称之为“寨垛”。陶家三兄弟便以此为义,加上自己的姓氏,取名为“陶家寨”,并在此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至今。这三兄弟就是我们陶家的第九代老祖陶万友,陶万灵陶万色。至于定陶留下的两兄弟叫什么,后来怎么样,没有传说,也没有人前去行使这方面的史料调查,就不得而知

        根据查证的陶家殡葬遗址,在陶家寨的历史地界上,遗留有殡葬坟墓的陶家人,最早的就是陶万有、陶万灵、陶万色的坟墓,再也上无古人了

          陶万有的坟墓在陶家寨老村村南一片芦苇湾的北岸沿。凡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出生的陶家人,许多都亲眼见过地盘很大,东西长约七八米,内葬一男四女五人,坟墓青砖发玄,罩在一棵五六人也难抱过来的大柞树下面。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坟被扒了,拆下来的砖用来建了炼铁的小高炉。存活了几百年的大柞树也被砍了,木材代替炼铁的煤烧掉了。墓地坟穴也被新建的黄同水库水浪冲刷平了,遗址虽然大体上还可以找到,却已经不准确了。一九五八年,作者九岁的时候曾亲眼目睹了坟墓被挖掘的状况,当时虽然没有碑文记载,但见到墓地的用地面积和有四位夫人的殡葬规模以及青砖发玄的建筑质量等情况分析推测,陶万有老祖在当时是一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士,其家道应该也是比较殷实的。

        陶万灵老祖的墓地在陶家寨西岭大松岚,至今保存比较完整,坟墓面积很大,上面长满了树木林条,老远望去像是一个郁郁葱葱的小山丘(见图片)

陶万色老祖的墓地是在陶家寨的东岭一个地名叫大屋照的地方,当年大队在那个位置建过地瓜窖,据说曾被盗墓者挖探过,现在也见不到墓地的明显痕迹了。

(四)《平度市地名录》的记载


根据《平度市地名录》的记载,陶家寨村隶属于旧店镇,位于旧店镇南三公里,南邻张家沙沟、黄同水库,东临朱诸路、幸福庄,西傍大曲家埠村东河,北临小曲家埠村。明洪武二年(1369),陶姓由四川迁居此地建新村,以姓取名陶家寨。2016年全村共484户,1286人。耕地面积1982亩,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以苹果为主的果园。(资料提供陶友树)


(待续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