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专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自幼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 他提倡“未病先防”,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提倡清淡饮食和适量,其所著《养生铭》全文仅100字,已成为养生保健的千古箴言。 ![]() ![]() ![]() 1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 【释义】怒气太盛容易伤及元气,过度思虑则会损伤精神。精神疲惫时,内心容易被外物牵制;元气虚弱时,疾病便会乘虚而入。 得意忘形,失意成疾。人之喜怒哀乐,皆由心生,亦由心灭。《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唯有心平气和,方能保持元气的充盈。 思虑过多,心智易疲,故应学会适度放松,调养精神,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反之,怒气过盛,元气受损,疾病随之而来。修身养性,调息安神,既可避免外物所役,亦能强身健体。 ![]() ![]() 2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释义】情绪上不可过度悲伤或过度快乐,饮食上需要保持均衡,不可过于丰盛或过于贫乏,要多次提醒自己不要在夜晚饮酒过量,早晨起床时不要生气,怒气会伤害肝脏。 中庸之道,养生之本。《礼记·中庸》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情绪的中庸不仅关乎内心的平和,更直接影响身体健康。饮食均衡,养胃健脾,避免贪食暴饮,方能保持元气充盈。 夜醉伤身,易损肝肾,故应再三防夜醉,以免酒后失态,后患无穷。晨嗔伤肝,必当戒晨嗔,清晨之际,心平气和,以宁静之态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 ![]() 3 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释义】亥时(晚上9-11点)入睡前,以双手掩耳,中指叠于食指上,敲击脑后的玉枕穴三十六下,称为“鸣天鼓”。寅时(凌晨3-5点)清晨醒来,用舌头鼓动口中的津液,然后咽下,送入丹田,称为“嗽玉津”。坚持这些养生之道,疾病难以侵犯,时间久了,精气自然充盈全身。 调神养气,皆在细微之处。亥时鸣天鼓,不仅能够疏通经络,缓解白日的疲劳,还能安定心神,助人沉睡。寅时漱玉津,以津液润喉,滋养内脏,通达气血,使身体充满生机。 古人养生之道,多在清晨与夜晚,正是顺应天道,调和阴阳,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的妙法,若能持之以恒,早晚不怠,定能远离疾病,精气充沛,健康长寿。 ![]() ![]() 4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 【释义】若要远离种种疾病,常须少吃咸、酸、苦、辣、辛等五种刺激性食品。保持心情愉快,珍惜元气,以平和的心态生活。 养身之道,在于内外兼修。少吃五辛,避免刺激,令脾胃调和,百病不侵。心情愉悦,心神安宁,志气平和,元气自存。 古语云:“心平气和,功德无量。”人生若能持此道,不仅身体康健,更心性平和,遇事不乱,笑对人生,长此以往,定能收获身心俱疲后的宁静与健康,享受天年,颐养天年。 ![]() ![]() 5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释义】对于长寿与短命,不应完全归咎于命运,关键在于个人的修行。若能遵循这些养生之道,即使是平凡之人也能达到长生的境地。 得道者长生,失道者短命。人生虽有定数,但能否健康长寿,端赖个人的修行与努力。少一些妄想贪念,多一份身心调和,不仅能够远离病痛,更能精神焕发,尽享人世的种种美好。倘若能持之以恒,依道而行,即便身处平地,亦可朝真见道,不负此生,成就无上功德。 |
|
来自: 苏悠然rfy2mcl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