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兴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水乡、桥乡、酒乡之誉,自古出名士,播鸿名于天地,这片土地春华秋实,蓄价怀宝,自古腾衍。绍兴有於越、会稽、山阴、越州等别称,春秋越国就是今绍兴一带建立的,后“服朝于楚”。 “会稽”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里:“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今天的“会计”一词据说就是“会稽”的衍化,“会”为算账、“稽”为核对。秦一统后,以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在吴县(今苏州)。 ![]() 隋大业元年(605年)废会稽郡置越州,唐天宝、乾元年间“越州”“会稽”来回变更。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绍兴府,《宋史·卷八十八·地理四》载:“贡越绫、轻庸纱、纸。县八:会稽、山阴、嵊、诸暨……”而绫、纱、纸为绍兴特产。 “绍兴”意为“绍祚中兴”,九哥赵构那阵坐邮轮海上旅游了一圈后,回到绍兴,心情不错,感觉可以收拾旧山河了,“绍奕世之闳休,兴百年之丕绪”,于是将吉祥号改为年号,绍兴也成为和永泰、政和、宝应、淳化、景德镇、嘉定等,都是以年号命名的县市。 ![]() ![]() 这是继2014年后第二次来绍兴博物馆了。馆前广场有越王剑及印山大墓坡面木材的青铜仿造型,馆舍其建于2010年,外观为春秋伎乐铜屋造型。绍博不大,有楼上、楼下两层陈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元明清,收藏有陶器、瓷器、青铜器及书画等。 ![]() ![]() ![]() 管状玉珠【新石器时代】1985年绍兴工商局查扣移交 ![]() 石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1984年柯桥区马鞍镇寺桥村征集 ![]() 陶大口盆【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2005年嵊州市甘霖镇桂山村小黄山遗址出土 ![]() 曲肩石犁【新石器时代】原绍兴县东方红公社八一大队出土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春秋晚期,江浙一带原始瓷制造技艺日臻完善,越窑的青瓷开始脱颖而出,最早记载越窑的是陆羽同学的《茶经》。 越窑分布在慈溪、余姚、绍兴、上虞一带,上虞小仙坛遗址的发现,被确定为中国最早的青瓷产地,时代为东汉,而慈溪的上林湖又是秘色瓷产地,越窑两宋交际时没落,南宋中期销声匿迹。 ![]() 原始瓷单系盖罐、盖盒、盂、碟【周】口前镇漓渚镇、杨汛桥镇等采集 ![]() 涡纹原始瓷筒【春秋】2008年民间征集 ![]() ![]() 云纹原始瓷镇【战国】越城区迪荡街道西施山出土 ![]() 弦纹原始瓷簋【战国】2009年柯桥区漓渚镇征集 ![]() 原始瓷竖耳鼎【战国】1973年原绍兴县五星公社东升大队出土 ![]() 原始瓷五管瓶【东汉】1970年原绍兴县红旗公社向阳大队出土 ![]() 褐釉瓷五管堆塑瓶【东汉】1971年越城区鉴湖镇芳泉村出土 ![]() 原始青釉瓷托盘、瓷觞【东汉】 ![]() 青釉瓷铺首三虎足洗【三国吴】1965年越城区灵芝镇嘉会村大庆寺出土 ![]() 左:网纹青釉瓷高足盂【三国吴】1993年绍兴市文物公司调拨,右:波纹青釉瓷铺首簋【三国吴】1975年原绍兴县五星公社红山大队出土 ![]() 青釉瓷虎子【西晋】2012年越城区塔山花园畈出土 ![]() 左:青釉瓷提梁熏炉【西晋】1982年越城区鉴湖镇南池村出土,右:青釉瓷镂孔熏炉【西晋】1969年原绍兴县五星公社红山大队出土 ![]() ![]() 左:青釉瓷佛像堆塑罐【西晋】1983年柯桥区福全镇迪埠村银畚斗山出土,右:“会稽”青釉瓷堆塑罐【西晋】1982年越城区鉴湖镇南池村出土 ![]() 青釉瓷卧狮形器【西晋】1983年越城区斗门镇袍渎村南横江出土 ![]() 青釉瓷双系虎兽罐【西晋】1983年柯桥区柯岩街道弥陀寺河道出土 ![]() 青釉瓷圆槅【东晋】1993年上虞区文管所调拨 ![]() 青釉瓷三足灯盏【东晋】1976年越城区九里村出土 ![]() 青釉瓷觞托盘【东晋】2013年越城区斗门菏湖村出土 ![]() 褐彩青釉瓷六系罐【东晋】1982年越城区斗门镇里谷社村出土 ![]() 褐釉瓷双系执把鸡首壶【东晋】1979年柯桥区平水镇杨滩村出土 ![]() 莲瓣纹青釉瓷盘【南朝】1982年越城区鉴湖镇坡塘村狮子山出土 ![]() 莲瓣纹青釉瓷扁腹壶、青釉瓷七联小罐、青釉瓷猪圈模【南朝】 ![]() 青釉瓷辟邪兽双管插座【南朝】1975年越城区皋埠镇上蒋村黄家山出土 ![]() ![]() 虺纹青铜鉌【春秋】2008年越城区迪荡城建出土 ![]() 虺纹青铜竖耳平盖小鼎【春秋】、云雷纹青铜附耳兽面鼎【战国】、涡纹青铜竖耳平盖小鼎【春秋】 ![]() “配儿”青铜句鑃【春秋】1977年越城区亭山村出土 ![]() 铭文青铜甬钟【春秋】2002年越城区塔山出土 ![]() 透雕虺纹青铜玉石构筑件【春秋】2013年民间征集 ![]() 虺纹青铜构件【春秋】1975年柯桥区里木栅村出土 ![]() 青铜铁足环耳盖鼎【战国】2009年越城区皋埠镇上蒋村出土 ![]() 鸟兽兽身纹青铜附耳盖鼎【战国】2009年越城区皋埠镇上蒋村出土 ![]() 青铜铁足附耳盖鼎【战国】2009年越城区皋埠镇上蒋村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有195之一“越王勾践剑”,其为1965年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绍博藏有征集的“越王州句”、“越王不光”的青铜剑,其光芒黯淡,锈迹斑斑。 州句也称朱勾,即《史记》的“翁”,勾践曾孙,不光的爹地。而越王不光名“翳”,是勾践后的四代王,后宫变被其子诸咎所杀,因在位时长,故铸剑颇多,越王剑收藏最多的是荆州博物馆。 ![]() “越王州句”剑【战国】2014年民间征集 ![]() “越王不光”青铜剑【战国】2015年民间征集 ![]() 青铜宽格剑【战国】1977越城区斗门镇五一村出土 ![]() 透雕龙蛇纹玉戈【战国】2010年民间征集 ![]() ![]() 青铜耨【战国】原绍兴县东方红公社八一大队出土 ![]() 左:青铜点播锸【战国】2007年越城区迪荡城建出土,右:青铜镰【战国】 ![]() 青铜龙形构件【战国】2008年越城区迪荡城建出土 ![]() 黑衣灰陶编钟【战国】2004年越城区皋埠镇任家湾茅家山木椁墓出土 ![]() 青铜曲柄三足鐎斗【西汉】越城区塔山街道缪家桥宋井出土 ![]() 青铜三足洗【东汉】1983年越城区塔山街道罗门畈浙江涤纶厂宿舍基建出土 1982年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出土了春秋伎乐铜屋,现真品藏于杭州浙博,馆内大厅还有它的扩大版、展柜里还有复制版,足见绍兴对此物挚爱与念念不忘。同时狮子山还出土了青铜罍、青铜甗、长珠等,青铜器中有2件标有徐国铭文,有人推测为吴灭徐、越又灭吴的战利品。 ![]() ![]() 铭文螭纹青铜双连环三足罍【春秋】1982年越城区鉴湖镇坡塘村狮子山土坑墓出土 ![]() 螭纹青铜甗【春秋】1982年越城区鉴湖镇坡塘村狮子山土坑墓出土 ![]() 绿松石长珠【春秋】1982年越城区鉴湖镇坡塘村狮子山土坑墓出土 ![]() “驺氏作”东王公车马画像铜镜【东汉】1971年原绍兴县解放公社红专大队出土 ![]() 南齐石佛五代时在绍兴南崇寺的水池里被僧人发现,后命运波折,直到1961年被绍兴文管会收藏。佛像青石雕成,高0.58米,贴金,结跏趺式,持禅定印,背刻楷书“齐永明六年 太岁戊辰于吴郡 敬造维卫尊佛”,为绍兴最早的石佛造像。 ![]() “齐永明六年”(488年)维卫佛石像【南齐】馆藏 ![]() ![]() ![]() 左:刻花青釉瓷覆口沿油盒【唐】1975年原绍兴县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执法移交,右:青釉瓷瓜果形三联油盒【唐】1976年诸暨枫桥镇视北村移交 ![]() 冰裂纹玻璃碗【唐-五代】2008年民间征集 ![]() 阿育王铁塔【五代吴越】1971年绍兴县物资局基建出土 ![]() 莲花纹青釉瓷粉盒【五代】馆藏 ![]() 铁佛像【五代后唐】馆藏 ![]() 刻莲瓣纹青釉瓷罐【北宋】1993年绍兴文物公司调拨 ![]() 云气纹青釉瓷碗【北宋】1976年原绍兴县合作公社新塘大队出土 ![]() 青釉瓷瓜棱形盏【北宋】1975年越城区解放北路大江桥基建出土 ![]() “福寿”青釉瓷奁式炉【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1970年柯桥区钱清镇钱清街环翠塔遗址出土 ![]() 彩釉瓷船模【南宋】1991年越城区公安局执法移交 ![]() ![]() 青釉瓷立俑【南宋】2018年柯桥区平水镇出土 ![]() 冰裂纹青釉瓷盘【元】馆藏 ![]() 诗文铜委角方盘【明宣德七年(1432年)】馆藏 ![]() 徐渭行书七言绝句(复制品)【明】 ![]() 左:枇杷图,右:行书七言联【清】赵之谦,馆藏 ![]() 胡公殿第一大殿轩廊卷篷月梁【清】原位于越城区蕺山街道东大池路 ![]() ![]() 徐锡麟刺杀恩铭的手枪【清】馆藏 ![]() 蔡元培藤箱【民国】2007年蔡睟盎、蔡怀新捐赠 东晋永和九年的一个暮春,书圣王羲之与谢安等人雅聚兰亭,吟诗宴饮,流觞曲水间成为佳话。而如大禹、勾践、马臻、王羲之、贺知章、徐浩、陆游、王阳明、徐渭、秋瑾、徐锡麟、鲁迅、蔡元培等诸多先贤,都在绍兴留下了印记。“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虽然世殊事异,但每件器物都有他们时代留下的触摸痕迹,仿佛都没走远。■ 39秒视频 转见千秋万古情 与同好同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