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最严重且隐匿的灾难,秦始皇统一文字,彻底阉割原生文化

 渐华 2024-12-08

秦朝以来的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真正的中国文化的主体是从伏羲时代到周朝的中华原生文化,造成这种核心文化被阉割的主要事件,就发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文字统一。

中华文明最严重且隐匿的灾难,秦始皇统一文字,彻底阉割原生文化

统一文字,一直被认为是秦始皇的功绩,但是这一功绩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一场对中华文明造成的最为严重的灾难

而且,这场最为严重的灾难还非常隐匿,让秦朝之后的历代中国人都无法认识到这种灾难的存在。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秦朝之前的中国文化与秦朝之后的中国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从伏羲时代到周朝,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化属于中华原生文化,而从秦朝一直到清末,这一阶段的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

这两大阶段中国文化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

中华原生文化的内核,是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基础上的人在“重叠结构人体”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普及、推广以及应用;

而到了秦朝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阶段,曾经在国家的社会层面、个人的生活层面得到过普及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基本上就消失了,后世的普通人很难学习到这种“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只有一些极少数的极具天赋的人,依靠自己的天赋,结合秦朝之前一些中古及上古文化的传说,才能有所感悟,这样的一些感悟,能够对社会有所影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已经不可能普及了。

从秦朝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阶段,之所以能够延续两千多年,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中华原生文化的余晖在发挥作用。

换言之,产生于伏羲时代的中华原生文化,才是中华文明的根本

所以,我们要复兴中华文明,关键的任务是要复兴中华原生文化

为了完成复兴中华原生文化这一使命,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在秦朝中华原生文化发生了断续这种情况。

一、中华原生文化阶段“心智系统转换”是如何在社会上推广的?

“心智系统转换”这种方法在社会上以及个人的生活中推广,主要依靠两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是在天子朝廷中,用一种特定的图示来传承这种“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这种图示就是古汉字。

所以,古汉字最早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用来记载人在“重叠结构人体”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方法的图示。

这些最早的古汉字,我们可以称之为“本源古汉字”。

老子,就是这条路线上的传承人。

由于这种“本源古汉字”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因此,在它的字形基础上发展出了常规字义。

所以,在周朝的时候,汉字的同一字形上,存在着两套完全不同的字义,一套是“本源古汉字”字义,还有一套是我们现代人都能看懂的常规字义。

这两套字义,在周朝之前,主要应用的是“本源古汉字”字义,用于记载上古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常规字义的应用比重,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少。

因为在当时众多的诸侯国“家族化自治”状态中,对于常规字义文字在行政管理中的使用,基本上没有什么需求。

第二条路线,是在社会层面上,全面推广“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方法——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礼乐制度”,其实质就是在社会层面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体系化推广方式。

孔子,就是这条路线上的最后的传承人。

我们通过解读《论语》可以发现,孔子在向弟子传授“心智系统转换”方法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义,也与“本源古汉字”字义相同。

所以,非常明显,在秦朝之前的中华原生文化阶段,不仅在文字上存在着两套不同的字义,而且在语义上,也存在着两套不同的语义。

从文化比重的角度来看,“本源古汉字”字义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语义,占据着主要的比重,常规字义与其语义,所占的文化比重非常小。

二、秦始皇统一文字为什么能够把中华原生文化阉割掉?

我们先从整个中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整个中国文化呈现出的是一种:开端最高,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衰落、复兴、再衰落的向下行的趋势

因此,从伏羲时代到周朝末期,其核心的“心智系统转换”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衰落。

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再来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状态。

在战国末期,除秦国以外的六国,是传承“心智系统转换”文化最多的地域,而秦国本身地处中华主流文化盛行的边缘地区,他所传承的“心智系统转换”文化,在秦国的文化中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孔子周游列国,甚至都没有去过秦国。

所以,当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国的文字统一六国文字,其实质是一种“劣币淘汰良币”的模式,秦朝的文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一字义的文字——就是常规字义。

而且,在统一六国以后,这种常规字义又在郡县制的大统一管理模式中,通过行政管理上的极致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成为了管理国家、统治天下的工具。

再加上秦朝不许民间藏书这一措施,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

汉字中最为宝贵的“本源古汉字”字义,被彻底从汉字中剥离了出去。

这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是一场极其严重的灾难,甚至造成秦朝之后的历代知识分子,都不知道有“本源古汉字”字义的存在,他们只能用常规字义去解读中国古代的文献,这样解读出来的结果,与那些经典的本义截然不同。

复兴中华文明的关键,就在于恢复中华原生文化

而恢复中华原生文化的关键,就在于重新认识汉字中的“本源古汉字”字义

“本源古汉字”字义已经被我们破译出来,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本源古汉字”的读者,建议先观看视频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最古老的《老子》版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用“本源古汉字”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完整上传于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马王堆《帛书·老子》中用“本源古汉字”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汇集发布于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大学》《中庸》《论语》中用“本源古汉字”字义记载的由孔子实践和总结的独特“心智系统转换”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详情发布于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真正复兴中华原生文化,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需要心智玩家的读者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心智系统转换”,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最早实践者与分享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