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素书》中的“先揆后度,所以应卒”,保你事事顺利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4-12-08
2024-01-17 08:00·爱国学的小虾米

《素书》第三章求人之志有这样一句话“先揆后度,所以应卒”。宋代宰相张商英注为“执一尺之度,而天下之长短尽在是矣。仓卒事物之来,而应之无穷者,换度有数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事先揣测、度量,做到心中有数,便可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这个解释看似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品读《素书》就会发现:《素书》这句话的智慧远不止这句话那么简单。这也是为什么张良能学懂《素书》成为谋圣,而后来人却再也达不到张良的高度的原因所在。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对这句话理解的拙见。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中的揆[kuí]是“估量;揣测”的含义。度是原意也是“计量、揣测”的意思。想想看,《素书》全书也就一千多字,十分精简,不可能让一字浪费。如果我们结合后半句“所以应卒”的含义来看,前半句肯定是为后半句“所以应卒”来做准备的。这样我们就不难得出“揆”应该是揣测事物发展的走向,“度”是估计事物发展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得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估量事物发展的走向,预测出事物发展的结果,用以制定出应对方案来防止意外发生。

这句话虽然只有区区八个字,却是在指导我们怎么来做事。这句话要求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我们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找出影响这件事情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各因素对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对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有促进还作用还是有阻碍作用。这也就是“先揆后度,所以应卒”中“揆”的作用。

2、我们找出影响因素后,还要分析一下每个影响因素对做这件事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我们怎么应对。这也就是“先揆后度,所以应卒”中“度”的作用。

3、根据“揆”和“度”中分析出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我们要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方案。这也就是“先揆后度,所以应卒”中的所以。

4、一旦我们分析出的哪个因素因素发生了意外变化,那么我们就要拿出我们制定的应对方案来应对这个意外变化。这也就是“先揆后度,所以应卒”中的“应卒”。

或许你看了会有点晕,那么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比如:你想让你家的孩子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那么我们分析一下,影响学业的最重要因素是检查和辅导孩子学业,让孩子每天能吃好、喝好、穿好以便孩子能专心学习。影响孩子品德最重要的因素是有礼貌、爱劳动、有团队精神、无不良嗜好。这时候,你培养孩子的应对方案是:

爸爸负责检查和辅导孩子学业;妈妈负责孩子的生活也就是吃好、喝好、穿好。在品德上你的方案是:父母要对人有礼貌,给孩子做榜样;为了养成孩子劳动的习惯,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洗衣服、拖地、洗碗等;为了让孩子有团队精神,夫妻俩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为了让孩子无不良嗜好,爸爸应该戒烟,妈妈应该戒麻将等。如果孩子的爸爸不在家,那么爷爷要担起爸爸的任务,妈妈不在家,奶奶要担起妈妈的职责。如果妈妈或爸爸没做好自己的事,用什么来惩罚以保证妈妈爸爸能担负好自己的职责。

这个例子就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先揆后度,所以应卒”的例子。有不明白或者异议的,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