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温柔的女人。”反之,“每一个河东狮吼的女人后面,都一个不堪的男人。”这个“不堪”的男人的鼻祖,就是苏轼的朋友——陈季常。苏轼开朗洒脱,一生放荡不羁,最喜欢自由自在地游山玩水、交朋结友。朋友们聚在一起玩,少不了听歌看舞、喝酒狎妓,这在当时社会风气来说并不为过。 那个年代的女人社会地位低下,对此即便心中不悦也无可奈何,更无权干预。故事偏偏就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与酒友的一场聚会,为何会惹得苏轼大为不悦?他写了一首什么诗,竟让一句成语火了千年,至今仍在沿用?《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原文 此诗作于公元1085年,苏轼49岁,此时苏轼已从黄州贬地回来。苏轼是在1080年2月份到达黄州,于1084年4月份离开黄州,在黄州待了4年多。吴德仁是当时的名士,蕲春人,离黄州很近。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到蕲春专程拜访过吴德仁,很遗憾没能见到面,于是在离开黄州后作诗纪念。故而这首诗是为吴德仁而写,顺带着怀念黄州的好友陈季常。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吴德仁悠闲生活的向往。大意是说:我苏东坡就一穷人,还妄想炼丹着长生,结果白白蹉跎了岁月,已是两鬓斑白。而我的好友陈季常更是可怜,他常常通宵达旦埋头研究究佛理,却往往因老婆一声吆喝,就吓得拄杖都掉了。 还是你吴德仁通透高明,饮酒食肉、醉卧田间,悠闲赛神仙,在家就修了禅。自在逍遥,实在是令人羡慕。我慕名去拜访先生您却未能谋面,虽有些遗憾,但也算尽兴而归。将来若能相见,也算是彼此神交已久!这首诗本来写给吴德仁为主,捎带着陈季常两句。不料却火了陈季常那最经典的一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想想这个画面真是让人忍俊不禁。陈季常真的这么怕老婆吗?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苏轼用了两个典故,戏言陈慥与妻子都学佛,却没有妻子领悟得精深。苏轼本意并非嘲讽陈慥惧内,只是善意地嘲笑陈慥通宵达旦学佛理,也未必领会其真义。所以,这句诗还可翻译成另一个版本:陈慥学佛未领会其真义,还没有学佛的妻子领悟得深。 这首诗写于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归来。苏轼在黄州与他上司的儿子陈慥(字季常)颇为投缘,成了好朋友。每次出去喝酒狎妓时都会邀请陈季常,这潇洒快活的娱乐男人们岂有不去之理,于是每次一叫,陈季常都会欣然前往。可他有一个致命软肋就是惧内,怕老婆怕到恐惧,所以才有了后来“跪池”这个故事,传为笑谈。 某个阳光灿烂的春日里,苏轼邀请陈季常一起外出春游,妻子柳氏担心陈出去与妓女厮混,于是勒令陈季常发誓:“如果有妓,愿意罚打。”这才放行。可酒局上苏轼早就安排好了,由当红名妓陈季常陪酒。有美酒佳人相伴,陈季常玩得不亦乐乎。柳氏人在家中坐,却已打听到丈夫有妓女陪伴,顿时怒不可遏。陈季常回到家后,她早已准备好杖罚丈夫。在陈的百般讨饶下,妻子才决定改杖罚为跪池反思。恰巧此时苏轼来访,又想找陈季常喝酒。当他看到跪在池边的陈季常时瞬间惊呆了。 苏轼一生妻妾成群,却都是夫唱妇随、和睦共处,哪里见过这般低声下气做丈夫的?被女人罚跪池,在苏轼看来简直是男人的奇耻大辱。于是责备柳氏对丈夫不尊重,并让陈季常以娶妾的方式反击柳氏。柳氏觉得苏轼教唆丈夫与妓女厮混,简直就是狐朋狗友,于是把他赶了出去。苏轼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访友喝酒不成反倒吃了闭门羹,颜面尽失,回去后越想越气。再联想到赵季常跪池的尴尬局面既可怜又可笑,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生动地记述了诗人的尴尬困窘,柳氏凶悍以及陈季常狼狈不堪的场景。。河东狮吼后来就成了悍妻妒妇的代称,用来形容妻子凶悍粗鲁、对丈夫大吵大闹。有人还戏称怕老婆的人为“季常癖”。 这首诗之后“河东狮吼”便流传开来,成为了悍妇的代称,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借以嘲讽怕老婆的人。苏轼不愧是大文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生活中的一句笑骂,竟成就了一个典故,给世人留下千古笑谈。 作为一名古典诗词爱好者,你的书柜怎能少了这套《浪漫诗词系列》呢?想要了解更多的诗词作品,请看这套《浪漫诗词丛书》 ,共包含了六本(如图所示)。书中详尽介绍了这六位著名词人的生活与经历,我们在品读诗词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有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