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闻一多说,每个中国人的灵魂里都住着三个人,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还有一个是土匪。 曾梦想仗剑闯天涯,这是游民灵魂的回响。 唐朝的土地政策规定,每个18岁的人都发100亩地。20亩可以永传子孙,80亩拥有耕种权。看上去不错。但同时还有一条规定,这100亩都可以自由买卖。这必然造成以后的土地兼并,这也是历代王朝土地共同的演变轨迹。最终成为王朝灭亡的根源之一。 五代的开国皇帝们,很多都是游民出身。 北宋建立以后,游民大批涌进城镇,“城镇游民”的代表——踢毬的高俅。 兄弟结义是游民文化为了抱团取暖。 历史上最著名的兄弟帮是“义社十兄弟”: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 从精神上说,“桃园三结义”是“义社十兄弟”的儿子。 “桃园三结义”是元代话本《三国志平话》虚构的。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据《三国志》说,应该是“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而不是兄弟。 游民眼中的“义气”,是和利益明确绑在一起的,并不是儒家士大夫标榜的那个“义”。“金眼彪”施恩向武松施恩,是为了要回报。 金庸为残酷阴暗的游民社会赋予了道德意义,又为鸡鸣狗盗的所谓“江湖”赋予了快意恩仇的诗意。但《鹿鼎记》又还原了游民社会的本质。韦小宝能引起很多中国人的共鸣,因为我们身上都残留着游民的烙印。 《大商人》 在“状元办厂”活动中,“实业大王”张謇创办的大生,算是最成功的。他的南通模式,办企业+办教育+办社会,应该是中国国企的雏形。 《六舰》 北非海盗牛气过一段时间。历史上,美国商船曾经被他们打劫。美国建海军,最早是为了保护本国商船。曾经有一次,英国人故意放出谣言,说富兰克林被他们扣押了,让美国人紧张不已。 私掠船,就是国家支持下的海盗。加勒比海盗的主力军其实就是法国私掠船。这些海盗一度让美国人非常恐慌。 美国国旗第一次在外国领土上升起是打败了海盗邦国的黎波里。这个地方后来成为利比亚首都。不知道美国人恨卡扎菲是不是跟这个也有关系。 华盛顿曾被英军攻占,白宫也被一把火给烧了。这是在1814年的“第二次独立战争”中。 《历史上的理学》 理学原本并不是禁锢思想的枷锁,而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理学家一度是中国社会中最活跃的改革家。明朝以后,经过朱元璋的国有化,理学才成为一种保守的力量。 寺庙有什么作用?培养人才。范仲淹曾长期住在寺院借书看。 宋朝儒家大佬为何偷偷看佛教的书?知彼知已,才能百战百胜嘛。 唐宋之交,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大规模流民的出现。 王安石变法的一个目的,那就是解决唐朝末年以来的流民问题。 程朱理学治疗流民的药方是:“社会自治”;手段有两个:宗族和社仓。 普通中国人能建造宗族祠堂,得感谢朱熹。是他从古代文献里找出了依据。 全国各地地方宗族的家法族规,主要以《朱子家礼》为蓝本。 民办社仓的创始人也是朱熹。 程朱理学和王安石的最大不同:老王主张依靠国家来组织社会,程朱却主张推动社会自治。 朱元璋自己出身低微,差点认朱熹做祖宗。 朱元璋表面上极致推崇程朱理学,却垄断了理学的解释权,阉割了《孟子》。 程朱理学从社会理想变成了国家制度,走上了时代中心,却从此失去了思想活力。 杀死思想的最好方式,并不是禁止,而是全面接收。正如乾隆编《四库全书》,名为修书,实亦毁书。 |
|
来自: 昵称33748440 > 《订阅号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