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概念 ![]() 晨昏线:是地球上区分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表示日出时刻,昏线表示日落时刻。
![]() 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各异,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而随纬度增加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 每年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3日左右),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白昼和黑夜均为12小时。 夏至(6月22日左右),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最大值,北极出现极昼; 冬至(12月22日左右),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最小值,北极出现极夜。 二、计算方法 ![]() · 日出时间法:昼长 = (12 - 日出地方时)× 2。通过测量或查询日出时间,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昼长。
![]() 3. 对称法 ————————下面是通过纬度,日期计算昼长方法,高中生可跳过——————— 昼长的变化主要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特别是地球的倾斜角度(黄赤交角)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在给定日期和纬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天文学公式和三角函数来推算昼长。 推算步骤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点。 在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时,太阳直射赤道(0°纬度)。 在夏至(6月21日或22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约23.5°N)。 在冬至(12月21日或22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约23.5°S)。 对于其他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以通过一些复杂的公式或查表得到,但这里我们假设有一个已知的太阳直射点纬度δ。 计算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设当地纬度为φ,则差值θ可以表示为 θ = |φ - δ|。 ![]() ![]() ![]() ![]()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昼长的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