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里总会有这样的患者推开门,皱着眉头说:“医生,我胃不舒服好久了,又痛又胀,吃了很多胃药都没用,可我检查过胃镜、B超、血液,结果都显示没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也有类似困惑,别担心。 在现代社会里,有近三成的人可能正在经历一种叫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症。 这个病,说起来也怪,因为症状很严重,但检查却没有器质性病变,仿佛胃和肠“无中生有”地制造了问题。 这让患者痛苦不堪,也让许多医生头疼。 今天,带你认识这个隐秘的胃肠“小反派”。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什么? 简单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指胃肠道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比如溃疡、肿瘤),却出现长期或反复的胃胀、胃痛、嗳气、早饱等症状。 它的发病机制复杂,但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01 胃肠动力障碍 胃排空变慢,吃下去的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过长,造成胀气和不适。 02 内脏高敏感性 肠胃的神经对正常的消化活动反应过度,哪怕是少量气体,也能让人感觉痛不欲生。 03 脑肠轴失调 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会影响肠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04 胃底容受下降 胃底容受是指当食物进入胃后,胃底能自动松弛、扩张,以容纳食物并减轻胃内压力。当胃底容受功能下降时,即使吃很少的食物,胃也会因“无法扩容”而产生饱胀感、胃痛、嗳气,甚至伴随恶心。 02 中医怎么看待这个病呢? 从中医的角度看,功能性消化不良往往涉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湿浊阻滞等病机。 01 脾胃虚弱:气不足,胃失动力 中医认为,脾胃的功能就像身体的“运输系统”,负责把食物变成气血。 如果脾胃虚弱,食物消化和运化都会受阻,表现为胃胀、早饱、乏力、面色萎黄。 核心机制: 脾主运化,脾虚则“水谷运化失职”,食物难以消化完全。 胃主受纳,胃气虚则“胃失和降”,胃内的气机不能顺畅运行,容易出现胀气和反酸。 02 肝胃不和:气滞伤胃,情绪是关键 肝是“疏泄”之官,负责调畅气机,而胃负责“降浊”。 一旦情绪郁结、压力过大,肝气郁滞就会反过来影响胃的功能,导致胀痛、嗳气、呃逆等表现。 核心机制: 中医讲“肝木克脾土”,肝的失调会直接影响脾胃的运作。 长期气机不畅,胃内的气体无处可去,就会胀痛不适。 03 湿浊阻滞:内外湿邪“缠住”胃 现代饮食多油腻、寒凉,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湿邪内阻”的状态。 湿气阻滞脾胃,消化道的动力减弱,表现为胃胀、食欲减退、大便黏腻等。 核心机制: 中医认为“湿困中焦”,湿气重会阻碍脾胃的运化能力,导致气机郁滞。 03 中医治疗:膏方有优势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调治中,膏方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 膏方将药物与滋补结合,通过个性化的配制,既能调理症状,又能固本培元。 ![]() ![]() ![]() 整体调理,标本兼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往往与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多种病机交织。 膏方能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精准组方,在缓解症状的同时,调节全身脏腑功能,能够达到标本兼治。 缓补润养,温和持久 膏方性味平和,通过每日少量且长期服用,缓慢而持续地调理脾胃; 不会像一些药物那样造成额外负担,非常适合胃肠敏感的人群。 滋补与治疗结合,提升免疫力 在改善胃痛、胃胀的同时,膏方还可以补气养血、健脾益胃,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对于长期受困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能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04 综合调养:中医“养胃三步法” 除了中药调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还需要融入生活调养。 中医讲究“治未病”,以下是中医养胃三步法: 1. 调饮食:护好脾胃的“入口”
2. 调情绪:为脾胃“减压”
3. 调运动:让胃肠“动”起来
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没有可见的病变,却是脾胃给你的健康“预警”。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它的健康与否决定了你的整体状态。 通过膏方治疗、生活调养和情绪管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可以改善的。 ![]() |
|
来自: 小菡9addrtqwij > 《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