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到了冬季的时候,大家(地方长官)齐聚到长安来。齐聚到长安来的时候,除了给政府上报这个各项报表、各项数据,除了接受这个中央政府的考核之外,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年来参加科举的这些乡贡的考生们,都是跟着他们来到首都的。根据各州各都督府的这个地位不同,你每年的这个乡贡的名额也是有限制的,郓州是个中等地位。不过话说回来,令狐楚对于李商隐那是极度地欣赏,你不管当地有多少个名额,就是一个名额,它也是属于李商隐的。”——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 通常烂漫感性的女子会拥有极高的艺术天赋,李商隐在《柳枝诗序》中写道,她能弹奏出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偷偷见过几面后,李商隐爱上了这个天才音乐少女,渴望进一步认识她。 而正巧,李商隐的堂兄李让山就住在柳枝家附近,兄弟两人精心策划一番,打算用诗歌来打动柳枝。 于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在柳枝居住的洛阳某里坊内,上演了如此撩妹的一幕。李让山来到柳枝家外,隔着低矮的围墙高声朗读起《燕台诗》。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珮。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李商隐 《燕台四首·春》 《燕台诗》是李商隐早期的佳作,全诗由春、夏、秋、冬四章组成,书法主人公对所思慕女子一年四季的相思之情,哀感缠绵。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帏翠幕波洄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桂宫流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 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 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李商隐 《燕台四首·夏》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 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 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双珰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 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李商隐 《燕台四首·秋》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上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李商隐 《燕台四首·冬》 ![]() “他(李商隐)当时准备去长安赴考,结果同去的考子竟然把他的行李给拿跑了,他为了追这个行李,他不得不朝着长安这个方向就跑了,因此没有去赴约。这个事情就比较的蹊跷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别人把你的行李给拿跑了,是不是就是你撇下自己的心爱的恋人的一个绝对正当的理由,充分不充分?我觉得有点太过勉强。”——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李商隐失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在诗序中他没有说,不过我们在《柳枝五首》里能找到些许信息。李商隐把自己和柳枝比为雄风和雌蝶,虽然同时而生,又一样地投身于恋爱的花房蜜脾之中,但终因不是同类,所以他们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李商隐 节选《柳枝五首》 在姑娘与行李之间,李商隐决定去追行李,等不到人的柳枝姑娘最终被某官僚娶走做了妾。 “他和柳枝是同时不同类,我们同时代的人,但是我们不同类。所谓不同类就是门第不同、家族不同。因为当时在说,穷人要想仕途发展,没有高门的援引是万万行不到的”——宋金鼎(博爱县李商隐研究会会长) “而关键的一点就是,柳枝是商人之后,那个年代唐朝有明确的规定,就是商人子弟不得与仕。那我如果娶了一个商人的女儿为妻,那恐怕对我未来的仕途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因此综合利弊之后,我觉得这就是李商隐爽约的根本的原因”——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 “唐文宗统治时期,对宦官的专政非常不满,所以他有意想清除宦官势力。他就和当时的李训、郑注这些朝臣商议,谋诛宦官。他们找了个借口,说是这个左仗院的树上出现了甘露,要官宦前去观看一下,因为甘露它的出现,这好像是一种祥瑞,让官宦落实一下。其实他们在这个院子里面埋了伏兵,就等待宦官去”——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由于指挥的将军神色异常,被宦官们察觉了。然后宦官们仔细一看,发现有埋伏,就跑了,跑到大殿上把皇帝挟持,然后往后宫这个方向跑。他(们)为什么要挟持皇帝?皇帝抢到手里面,他就拥有了发号施令的权力,然后紧急召唤这个神策军来保卫他们,结果神策军赶过来之后大开杀戒。据说当时整个长安城内被杀的人成千上万,尤其是一些元老重臣,朝堂可以说是为之一空。”——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这件事给李商隐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使他从个人苦闷困厄中挣脱,陷入对唐朝命运的担忧。期间,他创作了语言庄重严谨的《有感二首》,并运用了很多有关朝臣君主的典故。在诗中,李商隐愤怒的控诉杀人如麻的宦官,责备成事不足的宰辅李训,也毫不客气的批评了皇帝。 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箓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其一) 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其二) ——李商隐 《有感二首》 这时候的李商隐虽只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白衣士人,但看他的诗,却有一种凌驾于此事件诸方之上的仲裁者气势。 “宦官当政这是不正常的,因为宦官本来是皇帝的家奴,他本来是受刑之人,是在宫廷中服务的,那现在宦官的权力大过朝臣、宦官的权力大过皇帝,在当时有良知的、有远见的知识分子看来,这都是不正确的。所以说,李商隐冒着得罪宦官的风险来写诗,揭示当时的时局,这表明了他是一个有勇气的一个青年,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如果说在此之前,李商隐写的都是身边琐事和一己感情,那么从他对“甘露之变”发表评论的《有感二首》之后,国家、政治和社会问题就更多地成为他诗歌关注的内容和主题。 公元836年,“甘露之变”后的第一个初春,进士科考试照常举行。相比过往,今年长安城里萧条了许多。而李商隐竟又一次榜上无名,铩羽而归。 临行前,李商隐给自己的好友,时任左拾遗的令狐绹写了一封信,信中不仅大肆宣泄了自己的牢骚,还愤世嫉俗地批判了当今社会。不知是否是自己一番牢骚的缘故,令狐绹决定出手相助。第二年,李商隐终于进士及第了。说来可笑,也很可悲,李商隐的中进士不过是令狐父子一句话的事儿。 公元837年,进士极及第后的李商隐被令狐楚叫到了汉中,“甘露之变”后因厌恶宦官擅权,令狐楚被调任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这时他已病入膏肓,深感时日不多的令狐楚把代写《遗表》的事交给了李商隐,这篇以封疆大吏身份向皇帝的陈词,可以说是在节度使任上最后的公事。令狐楚没交给儿子,专等着自己的爱徒来执笔。论文章,李商隐是他最信得过的人。公元837年11月,令狐楚卒于汉中官舍。 “这个进士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把考上进士称作“登龙门”,考上进士即使没有做官,人们都会把他们称作“一品白衫”或者“白衣公卿”。那李商隐能考上进士,也是得到了贵人,也就是令狐楚的儿子的帮助。那么在这一点上,应当说令狐楚父子都是李商隐的恩人。”——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李商隐受到令狐楚的两代人的资助,这个恩情是一生也还不完的。可惜的话就是在李商隐中进士之后,在令狐楚刚刚病故,尸骨未寒之时,他入了王茂元的泾原节度使(幕府),并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这样的话令狐楚家就认为他是背恩。”——宋金鼎(博爱县李商隐研究会会长) ![]() “那么当时的牛李党争非常之激烈,可以说牛李党争在当时是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那么令狐楚父子他(们)属于牛党,而王茂元他属于李党,所谓牛党就是牛僧孺一党,李党就是李德裕一党。那么这两个党在对待藩镇问题上、在对待科举问题上、在对待边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都不同。在这种斗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李商隐站错队了”——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于情于理各个角度来说,你都应该是这个牛党的人。但是没想到李商隐最后却被李党的成员,也就是王茂元给看上。王茂元欣赏其才华,然后把自己的女儿要嫁给李商隐,所以他就选择了娶王氏为妻。可这件事带来了舆论上的一片哗然,大家原本都认为你是牛党人,怎么就突然娶了人家李党骨干成员的女儿为妻?另外一个反过来,李党的人是不是就此就接纳李商隐了?也不是,为什么?李党本来就看不起这些进士们的所谓浮薄的这种作风,而你李商隐改换门庭,在李党其他的人眼睛里看来,这属于墙头草随风倒。所以说等于是李商隐两头不讨好。”——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一个书生,一个不懂如何玩弄权术的白衣,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卷入了复杂的派系斗争中。对于即将到来的暗涌,李商隐并不知晓。现如今外界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因为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也是以后《无题》系列诗篇创作的源泉。 爱,尤其是异性之爱,是李商隐诗歌真正的最强大的动力。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李商隐 《无题》 (来源:解说词整理来自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进行删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