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经方医案,药不过数味,却能愈顽疾:栝楼瞿麦丸、芍药甘草汤、五苓散(寒疝睾丸积水)

 李明谦 2024-12-14
中医书友会第408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第一个医案,脾肾虚寒水肿,也许你会首先想到真武汤或是金匮肾气丸,经方中还有一个栝楼瞿麦丸,更添山药平补气阴、天花粉清润止渴,可以多研究研究。第二个医案是肝胆横逆的呕吐,不必堆砌治胃的药物,芍药甘草汤用足量即可。第三个医案虽为肾绞痛,但是并非剧痛,反而时作时止、痛引睾丸,从寒疝而治,再次说明西医的疾病诊断和中医辨病的区别。  

—本文约1575字,预计阅读4分钟—

经方拾零

作者/刘德成主治,刘联群整理

一、栝蒌瞿麦丸:治愈产后水肿、阴户内收证

李某,女,26岁,农民。
产后六七日,下利腹胀,大便带脓性粘液。前医用白头翁汤加阿胶甘草治之,本为正治。但服药半月,虽利止,而后出现全身性水肿,不能食,小便不利,每小便时只有二三滴,口渴而饮不多,卧床不起,病势严重。家人惊叹,谓月后伤寒,必有一险。旋即邀余诊治。
病者自述:“解溲时下身上收难受”。证见全身浮肿,腹部胀大,颜面㿠白,口唇淡暗,舌质胖嫩,苔薄淡白,脉象沉细而微。《内经》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证属脾肾虚寒,治当温肾益脾,利水消肿选《金匮要略》栝蒌瞿麦丸加味,
处方

花粉15克,附片15克(先煎),山药30克,瞿麦18克,茯苓30克,玉桂6克,水煎服。


一剂后,小便通;二剂尽,小便利,始能食;三剂尽,肿全消,能自下床,唯精神尚差,四剂则以参苓白术散加附片调理半月而完全复康。

按语

产后下利未愈,复感寒湿,前医忽略此而守白头翁汤加阿胶甘草,施寒凉、补阴太过,造成脾肾阳气虚寒。肾气虚寒,故阴户内收脾气虚寒,故不能食;脾失运化、肾失气化,故水气泛滥、小便不利致全身悉肿。

方用附片温肾脾之阳,山药补肾益脾,茯苓健脾利水,瞿麦开利下焦,花粉清润上焦,少佐玉桂温阳化饮,合而使肾脾阳复、阴霾消散,水土自和,则诸证自除。

二、芍药甘草汤加茯苓:治危证呕吐

郭某,男,58岁,1974年4月15日诊。
患“肝癌”疼痛已有数月。近十余日来呕吐不止,饮食难进(唯靠输液)。前医曾用温中止呕、降逆止呕、和胃止呕、承气止呕,苦降止呕等,均不见效。
查见患者消瘦无力,卧床不起,呕吐之物青而味酸,脉象细微,舌质黯淡、边有瘀点。
此乃久病伤阴,肝气横逆所致,治当平肝和中,缓解痈痛。
处方

白芍40克,甘草10克,茯苓40克,水煎服。另用九气丸(香附、姜黄各等分)为散,每服3克。


二诊:4月16日。呕吐已控制,守方再进三剂。

三诊:4月19日。从16日起,呕吐未再发。

按语

患者久病“肝痈”,虽经治疗,而饮食难进、呕吐不止,已属危候。前医用各法止呕不效,因皆从胃治,忽略肝胆横逆一机

前贤谓:“胃本不呕,肝胆克之则呕”。考患者危候之中呕吐,呕出之物青而味酸,此乃肝郁日久伤阴,血瘀气滞,横逆克土,脾湿壅滞,胃失和降所致,其标在胃,其本在肝。
故用白芍、甘草和中平肝、柔中活血、缓中止痛;茯苓利水渗湿、培土安中;少佐九气丸辅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使肝胆调达、脾胃安和,不治呕而呕自止。

三、五苓散加味:治愈寒疝证

蒋某,男,40岁,1974年5月29日诊。
自述左侧腰部间断性疼痛已五年余,医治无效,经某院检查疑为“肾结石”,嘱服中药排石汤一年之多,疼痛仍不解。据其疼痛时作时止、痛时牵引睾丸,无尿痛感,断为“寒疝”,治宜温阳化气五苓散加味
处方

桂枝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小茴15克,吴萸10克,二剂,水煎服。


6月2日复诊:自述“未服上药前,日疼痛2至3次,昨日起不再发痛”。本“效不更方”,再进两剂。后观察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

此腰部疼痛牵引睾丸,恰同古人谓“寒疝痛引睾丸”合拍;与现代称“肾结石”腰部疼痛剧烈、兼有小便疼痛者,显然有别。

寒疝乃因寒则气滞、湿则气阻,寒湿阻滞,故痛而短暂、绵绵不休
所以用桂枝辛温通阳、化气行滞,吴萸、小茴温肝散寒,白术燥湿运化,二苓、泽泻淡渗下降化湿,共凑温阳化气、散寒止痛之功,使寒湿除,气化以常,疼痛止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