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中国古建筑,从古建的基本名词开始|慢行记(99)

 新用户2420aRkV 2024-12-14
今天是2024年12月14日,离55岁退休还有1143


最近几年,对中国的古建筑,是越来越迷恋了。
去山西、去云南、去四川、去西藏......就喜欢往人少的地方钻,去看那些令人着迷的,仿佛跨越时空的建筑。
很多看我游记的伙伴们提出,要怎么才能看懂那些古建筑呢?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些名词,都代表了啥呢?
确实,中国的古建筑,都有特定的词汇来表示其名称,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现代建筑截然不同。
那么,就让我们从“这些独特的名词”开始,认识中国的古代建筑吧。

一、面阔、进深
图片
图片
面阔:是指单体建筑的正面宽度,也称之为“面宽”。面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视觉效果和比例感。
各间面阔之和为通面阔。
进深:是指横向梁架的深度。通过柱子之间的距离以及梁架椽子的数量来确定。
进深不仅可以用间来描述,还可用椽来表达。

二、间、台明
图片

:是一种空间概念。一般将四根柱子中所围的面积成为间,是构成建筑平面的基本单位。
建筑正立面的开间数量一般为奇数,数量越多等级越高,一般九间为最高级,皇帝专用。七间用在王爷或高规格寺庙上,官员为五开间,民间建筑为三开间。
它包括:
明间:又被称为“当心间”,处于建筑的正中间位置。
次间:处于明间的两侧。
梢间:处于次间的两侧。有梢间的单体建筑,至少是面阔五间的布局。
尽间:是古建筑面阔方向的最后一间。
边间:与尽间相同,是江南建筑中的称谓。
台明:中国古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台基露出地面的部分叫台明。

三、屋脊
图片
正脊:处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的地方,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也被称为大脊、平脊。通常正脊上会有装饰物,两端有吻兽。
垂脊: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建筑上,是从正脊两端沿着前后坡向下延伸的部分;在攒尖顶中,是从宝顶至屋檐的转角处。
鸱吻:又名鸱尾,蚩尾,位于正脊的两端。鸱吻的形制通常是龙头鱼身或龙首鱼尾,造型较为夸张。它最早是作为防火的象征,后来逐渐演化为建筑等级和装饰的重要元素。它可以保护正脊两端的结合部位,防止雨水侵蚀和火灾蔓延。
垂兽:是垂脊上的兽件。一般在垂脊的最前端,外形通常是一个兽头的形状,向下垂着。垂兽起到装饰及保护垂脊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等级和规格。
蹲兽:也叫走兽、小兽等,一般位于垂脊或戗脊上,在垂兽之后依次排列。蹲兽的数量和种类根据建筑的等级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有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等。

四、屋面构建
图片
博风板:也叫博缝板或封山板,到宋朝被称为了博风板。常用于歇山顶和悬山顶的建筑中,这些建筑的屋顶两端会伸出山墙之外,为了抵御风雪,人们用木条钉在檩条顶端,同时也起到遮挡檩头的作用。
山花板:是覆盖屋顶两端三角形山面的木板,紧挨博风板,上面常常雕刻花饰。
博脊:指在山花板与其下山面的屋面交接处平置的脊。
钉帽:在屋面檐口处,为了固定檐头的瓦,会钉上瓦钉。为了防止瓦钉生锈,就烧制了瓦钉帽来盖住瓦钉,这就是钉帽。
瓦当:指覆盖在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可以防止雨水倒灌。
滴水:指瓦当之间水滴样的遮挡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回流。

五、椽飞构件
图片
大连檐:在清式建筑大木作中是一种构件,宋式称为“小连檐”。位于屋檐檐头,安置在飞椽之上。
飞椽:指在大式建筑里,为增加屋檐挑出的深度,在原有圆形断面的檐椽外端,加钉的一截方形断面的椽子。
檐椽:即屋檐上的椽子,通常断面是圆形。
平板枋:处在柱头和大额枋上,起到连接柱子的作用。
大额枋:指檐柱与檐柱之间的连接,是横向拉拽构建。
由额垫板:清式建筑大木作构件,是大额枋向小额枋过渡的做法。
小额枋:明清建筑的特有做法,位于大额枋下方,与由额垫板结合。
上槛:也称“替桩”,俗称“门框”,位于两柱之间的檐柱或老檐枋下,是门窗最上层的木框。
菱花隔扇:是指隔心部分采用菱花图案的隔扇,一般用于外檐门窗之中。菱花隔扇等级很高,只有在皇家的宫殿、园林、坛庙、帝陵和高等级寺庙建筑中才能使用。
涤环板:隔扇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设置在裙板之上或之下。

--THE  END--

(字数1465)


嗨,我是菡冰,很高兴认识你呀!

个下班后喜欢写公众号的50+中年女人,以文字交心,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