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王羲之的精美名帖,赵孟頫传世作品,更适合现代人临摹,首先王羲之距今久远,尚存于世的字帖,基本都是拓本和摹本,风貌不够纯正,有些字迹漫漶严重,细节无法把控。 其次王羲之的笔势含蓄,同时绞转变化繁多,细微的提按、顿挫等处理,藏于墨色之下,若是笔法功力不足,想要透过表层,领会全部“二王”笔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赵孟頫一方面继承“二王”笔法,另一方面简化古法,笔路清晰干练,美感颇为直观,特别容易上手,当代获得颇多称赞,地位直线上升,几乎与“亚圣”颜真卿齐平,传世的《胆巴碑》、《赤壁赋》,目前皆是“热销法帖”。 除去上面列举的名帖,如今美国哈佛大学,公开一幅赵孟頫神作,内容没有史册记载,乃是800年来真正的“最美行书”,真是令人大开眼界,此作就是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5月,写的《梅花诗》。 全称《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全卷共计500多字,单字誉为3厘米,符合现代人的日常书写习惯,字体舒和明媚、飘逸俊丽,结体大多欹侧,多向左边倾斜,之后通过舒展的势态,笔画的浓淡轻重,调回平衡,极具艺术妙趣。 其次,相比王羲之的行书作品,赵孟頫融合李邕的宽博势态,整体开阔明朗,布白合理有序,虽然中宫紧结,却没有紧结、局促之感,尽显大气华贵的美感。 章法与结字同理,字体之间少见连接,大多分离,但是气貌十分舒和畅通,依据收笔和起笔的笔锋状态,巧妙进行连接,暗含温迈典雅的君子之气。 至于最重要的笔法,行笔节奏随着心境,以及字体形态而变,全程沉着从容,赵孟頫曾说“用笔千古不易”,用笔坚守中锋,保证墨色力透纸背,质感沉厚。 曾熙称赞曰:“吴兴矫宋四家之习,范以正轨。构体师徐,运锋师李,转使向导取机于苏灵芝,故吴兴书虽未能上承晋胙,其超宋而集唐贤,固恢恢乎其有余也”。 《梅花诗》上世纪不慎流入美国,现藏汉和图书馆,近几年照片流回国内,受到一致好评,时常临摹此作,可以初步领会“二王”笔法,提升线条的灵活性、优美感,既得传统技法,又展现生动的艺术姿态,摆脱呆板之病。 经多方努力,如今我们对赵孟頫《梅花诗》,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