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定瘦下来”,但到了年底,总要被体重秤再嘲笑一番。如此往复,一年又一年…… 某书上面,减重笔记达51万+条,对于铁了心要减重的人,这些内容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但实践下来似乎感觉总被愚弄。事实上,不是博主不专业,而是没有找对方法。要想科学减重,首先得精准定位根源。据医学研究,按脂肪分布,肥胖可分两种:全身肥胖和腹型肥胖。 全身肥胖,顾名思义就是“从头胖到脚”,原因也很简单,把饮料当水、零食当饭,一口一口吃出来“幸福肥”。这种肥胖在欧美地区较为常见,单从可口可乐和德芙等食品巨头的财报就能窥见一斑。 而解决这种肥胖也很简单,三个字——管住嘴!对于扛不住美食诱惑的一些人,近年来又流行了一个更简单粗暴的办法——打司美格鲁肽。据了解,司美作为一种GLP-1激动剂,可增加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增加饱腹感,进而强迫人体减少进食,起到“食欲开关”的作用。 ![]() 据世卫组织数据,中国成年人中逾半数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若是这个季节走在大街上,一眼望过去,肯定会对统计结果产生质疑。这是因为,与欧美不同,中国人多为“腹型肥胖”。一旦夏季来临,“秘密”便藏不住了。 这类肥胖源于身体代谢功能紊乱,导致脂肪在肝脏、胰脏等器官周围积聚,酒精摄入,压力过大等均会加剧这一情况,最终让肚子不知不觉“圆润”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腹部脂肪堆积不只让人发胖,还可能给健康带来“暴击”——发表在美国《Aging and Diseas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腹型肥胖容易导致大脑萎缩,影响人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 如果太心急,直接去尝试抽脂、减重针等“速效瘦身术”,无疑又掉进了一个巨坑。以司美减重针为例,其能在短期内大幅减少全身体重,但对仅腹部肥胖的中国人并不友好。一项研究称,使用司美后,肌肉平均流失达40%,除了表现为全身乏力,面部肌肉流失还会出现眼周凹陷、皮肤松弛等“司美脸”。 既然腹型肥胖的根源在于代谢紊乱,那么减掉“大肚腩”的关键并非仅仅是少吃,而是需要精准干预并改善代谢。中国科学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靶点,直接从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肠道入手,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 2019年,一项针对代谢失调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用在肠道中占比3-5%的AKK菌连续干预12周,受试者胰岛素敏感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代谢指标,均出现显著改善,其中胰岛素敏感性提升幅度超过42%。 随着研究深入,科学家们发现,AKK菌分泌的P9蛋白即使在静止状态也具有加速棕色脂肪燃烧的作用,且受试者全程未出现不良反应。 自此,AKK顶着“瘦子菌”的光环正式加入代谢减重大军。2022年,欧盟、加拿大、美国等地区相继批准巴氏灭活的AKK菌作为新型食品上市。斯坦福医学博士Peter Attia在采访中透露,他的每日补剂清单中就包含AKK相关补剂。 ![]() 不过,AKK虽在代谢减重方面表现出极强的潜力,却有一个“硬伤”——地域歧视。研究显示,欧洲人体内AKK的定植率是健康中国人的1.5倍,这也使得欧美推出的AKK产品在中国市场很容易变成“智商税”。为此,为中国人群筛选适配的AKK菌株便成为科研的焦点之一。 历时3年,经过数千次试验,中国科学家与如皋长寿老人和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等合作,于2023年底成功研发出更适合中国人群的专利AKK001菌株,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长寿老人体内都有高丰度的AKK,用他们的原始菌株培育出来的AKK菌,不但适合国人体质,还能更长期定植于肠道内”,上述研发团队负责人表示。 走在生物科技前沿的香港生科企TimeShop率先跟进,与该科研团队达成首个专利及原料战略合作。在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科研团队攻克下,推出了“2粒含300亿AKK菌+丁酸保护因子”的口服版AKK001,在“加速代谢,深层减脂”的口碑传播下,迅速在京东等平台走热。 然而,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尽管AKK001已吸引了超过10万用户的关注,仍有不少用户持观望态度。“新技术的普及都需要时间”,TimeShop京东海外旗舰店负责人坦然道。 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意外之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轻生活压力,并定期进行身体活动,这些措施对于健康的养成同样至关重要。 最后,减重并非生活的全部。在追求紧致身材的同时,更要重视健康与活力的提升,这才是减肥的真正意义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