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赵孟頫《吴兴赋》:故土之美与人文之韵

 欢 喜 2024-12-16


赵孟頫的《吴兴赋》是他于元大德六年(1301年)重书他二十余岁时赞美故乡吴兴(今浙江湖州)的旧作。这篇赋不仅是赵孟頫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他对家乡深情厚谊的集中表达。

《吴兴赋》开篇即以“势雄乎楚越”之语,描绘了吴兴壮丽的山川形势,展现了吴兴的自然之美。随后,赵孟頫历数各个朝代在吴兴留下丰功伟绩的名士显宦,如王、谢、周、虞,以及何、柳、颜、苏等,通过他们的事迹展现了吴兴的繁荣与辉煌。接着,赋文转述吴兴土地丰饶、百姓富庶的生活状态,从东部的肥沃农田到南部的山水风光,再到西部的重冈复岭和北部的黄龙瑶阜,无一不体现出吴兴的富饶与美丽。

在赋文的最后部分,赵孟頫笔锋一转,谈及兴文教对吴兴的深远影响。他强调,因兴文教而使得吴兴家家户户都能够有诗书之声,家教廉耻之道,文明在这里得到了发展,人们以仁义为准则,礼乐为政治的目标。这不仅是对吴兴文化繁荣的赞美,也是赵孟頫个人文化理想的体现。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吴兴赋》无疑是赵孟頫的得意之作。全卷结构谨严,用笔圆转流美,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唯美气息。前半部楷、行相间,端庄凝秀;后半部行、草相济,灵动飘逸。这种笔法的运用,使得整幅作品既不失规矩法度,又充满了灵动与变化。

赵孟頫在书写时还注重疏密、大小、宽窄的变化,使得全卷节奏感强,韵律感十足。墨色苍润,时见经纬,具有宣纸所无法体现的笔墨效果。整篇赋文,词采华茂、雍容典雅,既有汉赋的宏大气魄,又不失魏晋的清新自然,是赵孟頫书法与文学才华的完美结合。

《吴兴赋》不仅反映了赵孟頫个人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也为我们学习赵孟頫书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不仅是赵孟頫中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此外,《吴兴赋》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了解吴兴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

《吴兴赋》原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955年经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始入藏浙江省博物馆至今。现为绢本手卷,纵25.8厘米、横282.95厘米,正文九十一行,满行九至十二字,凡935字。卷尾有刘重庆跋,隔水后纸有李佐贤跋。自钤“赵氏子昂”朱文印,另有“张应甲”、“东海张甲字书画”、“张应甲印”、“张洽之印”、“希逸氏”等印,卷首四方,卷后七方。

综上所述,《吴兴赋》不仅是赵孟頫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他对家乡深情厚谊的集中表达。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