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人物系列之——刘姥姥

 新用户3134eDv6 2024-12-17 发布于陕西

      凡是想要着手写《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的,我敢肯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会首先选择写刘姥姥。为什么呢,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之中,只有刘姥姥不带脂粉气没有油腻味儿不浮华,而是浑身朴实无华的泥土气。她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最为独特的人物形象。刘姥姥带给贾府人的是笑料,是个活宝;但是留给读者的却是深思,是个活生生的文学人物——憨厚实在的农村老太太。

      “四大名著”里,——尽管我们仔细查阅一下,“四大名著”根本没有哪个权威部门,或者某个权威人士明确肯定并提出过这么个称呼。但是这么多年来,一波又一波的文学研究家们,连同广大群众也都认同了这个提法,而且,它们也的确实至名归。——如果不是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的冒然入镜,《红楼梦》就成了权贵人家的圈子作品了,跟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距离就远了。所以嘛,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了刘姥姥,《红楼梦》至少会逊色三分之一。

      我仔细捋了一下,《红楼梦》这么多的人里面,只有刘姥姥是唯一一个不装不作的,以纯真本色出戏。就是她这个“清水出芙蓉,天然雕饰之”的性格和言行,给人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里,刘姥姥的出场都是在她进贾府的时候。好像是顺路而过,但却是绝非路人可比。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是因为自家日子窘迫,儿子,狗子,又是个好逸恶劳不成器的家伙。她是被自己那个没出息的儿子给怂恿着去贾府认老亲戚的。目的呢,无非就是在人家大户亲戚那里沾贴一点点儿。结果,意外的就跟贾母带上缘了。

      第二次进贾府,是戏份最多最精彩的部分,也是《红楼梦》叫人叫绝的场景之一。这一次,她是作为乡下人的实诚,来回谢人家的。庄稼人,所能带的,无非是自家地里产的豇豆茄子之类的东西,但是贾母倒是蛮喜欢的,并且强留她住几天,陪她解解闷儿。而最精彩的描写,莫过于刘姥姥吃饭的时候被贾府几个小姐丫头们联合捉弄的搞笑场面。先是叫凤姐把一盘花横三竖四地插满了头,把她弄成了个老妖精。众人都笑,劝她赶快取下来,她倒开通地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一般人,在被人这么捉弄取笑时,未必能有她这么实在但是又非常机智的应付。因为,毕竟是贾府里呼云唤雨的凤姐作怪她给弄出来的,刘姥姥硬刚肯定不行,会得罪了这个转弯老亲戚,也会尴尬了所有人。太低贱了也不好,人千万不能因为贫贱就低贱。她以这样玩笑自己的策略,不但化解了尴尬,话烘托了气氛。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吃饭的时候了。饭桌上那一段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里提另要说的是,作者对于刘姥姥的搞笑效果,是采用了“镜子透视法”。这种手法,我们在《乐府诗》里,《陌上桑》一篇里面也见到过:“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zī]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qiào]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我们要写一个人的美的时候,正面直接写肯定不好写,那么怎么办呢,就借用旁观者的眼睛来写,用他们的感受来表述描写对象的美。刘姥姥叫人爆笑的场景,直接写的话,也不好操作,所以就用了周围人的反应,效果奇佳。

      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如此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她的动作之外,她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一边跟人说话,一边走路,苍苔滑溜,不防底下的脚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了。贾母让丫鬟们赶紧搀刘姥姥起来,刘姥姥自己倒麻利就爬起来了。贾母询问腰是不是扭了,要不要捶一捶。刘姥姥道:“哪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哪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这是实实在在的农村人的话,也道出了劳动人民的健康状况,比锦衣玉食富贵人家的要好。这让比她还小几岁的贾母羡慕不已。

      在行令的时候,刘姥姥她不懂,但是也来凑热闹,她的几句话特别逗人:“我们庄稼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鸳鸯道:“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鸳鸯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第二次来贾府,刘姥姥在丫鬟们中间落了个“母蝗虫”的诨号。

      但就是这些下人们嘴里的“母蝗虫”,第三次来贾府的时候救了凤姐的女儿巧儿,充分展示了她的智慧勇敢冷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巧儿会被自己的亲舅舅王仁和贾环密谋送给一个老郡王作填房。想想,王熙凤这样昔日在贾府里吆五喝六的风云人物,自己唯一的血脉会落得这么个下场,该是何等的凄凉?

      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是在贾府里一团混乱,王熙凤死了,她的唯一的女儿巧儿面临着被自己的亲舅舅王仁联合贾环拐卖给一个死了老婆的郡王。就在王熙凤的贴身丫鬟平儿等众一如无头苍蝇一般慌乱无计的时候,刘姥姥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平儿赶忙问道:“姥姥你有什么法儿快说罢。”刘姥姥道:“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事了。”平儿道:“这可是说混了。我们这样人家的人,走到哪里去!”刘姥姥道:“只怕你们不走,你们要走,就走到我村里去。我就把姑娘藏起来,即刻叫我女婿弄了人,叫姑娘亲笔写个字儿,赶到姑爷那里,少不得他就来了。可不好么?”

      就是这样,刘姥姥使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办法,救了落难的巧儿。后来,在荣宁二府官复原职的时候,事情的经过才才披露出来,贾环和王仁被王夫人和邢夫人臭骂,并赶走。巧儿最后嫁给了个好人家,也算是在没有了亲生母亲之后,又摊上个不负责的父亲,有了个好的归宿。

      刘姥姥是一个很看重情分的人。她身上有乡下种田人的质朴本分,勤劳和智慧的品质,在几个场合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这么说,在这么一众人物里,她鹤立鸡群,特别显眼。

      还有一处,很值得玩味: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宴饮。醉酒后,闹肚子,晕晕乎乎地就跑到了贾宝玉那里,要命的是还在贾宝玉的床上呼呼大睡了半天。最后,被人家想办法才找到。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在反复琢磨,作者为什么不让她误入林黛玉那里呢?他们俩住的地方紧挨着的呀。原因吧,可能是因为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肉,也是《红楼梦》人物里面的宝贝疙瘩,而刘姥姥跟贾府可以说是瓜葛很少的泥腿子。一个粗鄙,一个高贵,矛盾冲突才大,喜剧效果才佳。

      香港大学中文系许子东教授说,《红楼梦》随便抽取一段儿都是经典。单单它的语言,就得我们一直玩味。至于它的人物,那就更值得我们细致分析细致研究来。那么,这些人物里面,刘姥姥显然应该是最惹眼的那个了。就像音乐会里,指挥的那个。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2019年,现在才是第三遍读。还是感到有些粗糙,而且也因为自己理解的不够透彻,把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的很多地方可能还没有写到写尽。将来呢,一定还会有新的补充,让她如作者所希望的那样丰满。

(作者简介:陈启,“南山白丁”。陕西西安人,写作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