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赏析及同步练习

 昵称503199 2024-12-17

图片

图片

图片
 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图片

【词句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3.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隔:间隔。数重:几层。读shùchóng 
4.绿:吹绿了。
5.何时:什么时候。还:回。

图片

【白话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图片


【作品赏析】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数重山”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
然而,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洪迈《多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绿”字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歌开篇写景,既兼具比兴,更通过夸张将空间的近与时间的久构成了有力的反差,直逼出末尾“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情感迸发,大有银瓶乍破之势。

图片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图片

【同步练习】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什么意思?(  )。

3.诗人借助山、水、(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4.作者的家乡在(  ),从(  )到作者的家乡只隔着几座山。

5.前两句的意思是:(  )。这是诗人在(  )时的所见所想。

6.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  )的感情。

7.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  )的感情。

8.《泊船瓜洲》头两句是记叙(  ),后两句是(  ),这首诗不仅借景(  ),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

9.完成评论。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10.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中的“又”体会到了什么?

11.“自绿”与“又绿”各尽其妙,你认为哪个更好?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

12.对《泊船瓜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B.一个“绿”字,充满了色彩感,而且又包含了动感,增加了生动性,着意创造了一种意境。
C.“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隔了几层山,还比较远,无法回去。
D.“明月何时照”诗人采用疑问的形式,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

1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一水”在这里指(  )
A.一条河  B.黄河  C.长江

14.北宋诗人王安石写有《泊船瓜洲》一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京口”是现在(  )的古称。
A.扬州  B.南京  C.镇江  D.常州

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的诗作《泊船瓜洲》,其中瓜洲隶属于今天(  )。
A.扬州  B.南京  C.镇江  D.常州

【参考答案】

1.宋代;王安石

2.吹绿

3.月、思乡

4.京口、瓜洲

5.京口与瓜洲只一水相隔,与紫金山也只隔着几座大山。赴京途中

6.思念家乡或急切归乡

7.思念家乡或急切归乡

8.景物、抒情、抒情

9.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

10.“又”点明了诗人已漂泊异乡多年,表现出作者身为游子的无奈,和对故乡浓浓的相思眷恋之情。

11.“又”绿更好。风吹草绿,美景催生思归之情,“又”表明作者不能回家非止一年,暗含思乡之情,下句“还”乡之情遂呼之欲出;“自绿”不能表现时间流逝之久。
“自”绿更好。“自”表明春草遵循规律自管自地变绿,完全不管诗人不得归家的惆怅;以美景的无情反衬人的多情,为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蓄势;“又绿”不能表现这种“物”与“人”的变化对比暗含的强烈情感。
(提示:要从情景关系入手赏析,讨论“绿”字不得分)

12.C  13.C  14.C  15.A

图片

【书法欣赏】

图片
图片

分享是美德,点个在看支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