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卫东 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中沉浸久了,上个周末回到久违的老家,那熟悉的,那宁静的乡村氛围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去我心头的疲惫与尘埃。 我家的老屋坐落在村子的中央位置,依旧散发着熟悉的气息,陈旧却温馨。午后与母亲坐在堂屋里闲谈,目光无意间扫过屋内的两个盛粮食的水泥缸。如今它们空荡荡地立在那里,显得格外笨重,与屋内的布置格格不入,甚至影响了整体的美观。我随口问母亲:“为啥不扔了这两个缸,反正也不放粮食了。” 母亲微微一笑,眼神中透着神秘,缓缓说道:“这里边都是你小时候上学用过的书,一直没卖,也舍不得送人。”我心头一震,仿佛有一股暖流在心底涌动。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走近那两个水泥缸,轻轻揭开盖子,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在那一瞬间,仿佛时光倒流,我又回到了童年那些与书本相伴的日子。缸里的书已经泛黄,有的书角卷起,有的封面磨损,但它们却被母亲摆放得整整齐齐。我随手拿起一本小学课本,上面还留着我当年稚嫩的笔迹,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此刻看来却充满了回忆。 母亲不识字,在她的世界里,或许无法理解书中那些深奥的知识和奇妙的故事,但她却以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将这些书视为珍宝般收藏着。近三十年的时光,岁月流转,人事已非,可母亲对我的爱却从未改变。 我想起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宽裕,每一本新书都是我最珍贵的宝贝。我会在昏黄的灯光下认真地阅读,母亲就在一旁默默地做着针线活,偶尔抬头看看我,眼神中满是欣慰和期待。她虽然不知道我读的是什么,但她知道读书对我来说是通向未来的希望。 还记得有一次,学校要求买一本课外辅导书,价格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并不便宜。我犹豫了很久,还是向母亲开了口。母亲没有丝毫的犹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手帕包,一层一层地打开,拿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递给我。那是母亲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我拿着钱去买了书,回来后如饥似渴地阅读。那本书也被母亲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水泥缸里。 那些年,每一本新书的到来都会让我兴奋不已。我都会用牛皮纸包好书皮,认真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在课堂上,我会跟着老师的讲解在书上做笔记;回到家,完成作业后我会再次翻阅,复习当天的知识。每一本书都承载着我的努力和梦想,而母亲则在一旁默默地支持着我,为我准备好温暖的饭菜,为我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如今,我在城市里有了自己的生活,那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书籍早已被我遗忘在岁月的角落。然而,母亲却用她的方式,为我保留了那段纯真的岁月。这些书对于母亲来说,不仅仅是一堆纸张,更是我成长的见证,是她对我的爱与期望的寄托。 我一本本地翻看着这些旧书,仿佛看到了小时候那个充满梦想的自己,也看到了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这些课本、小人书、作文,它们是我童年时光的印记,也是一家人节衣缩食供我读书的永久见证,更是一个平凡农家母亲最真挚的爱。 我决定把这些书带回城市,放在我的书房里。它们将时刻提醒我,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母亲的爱和期望,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也让我的孩子了解当年学习的艰苦,一个农村孩子在哪个艰苦岁月里的上下求索不易。 再次盖上水泥缸的盖子,我仿佛把过去的岁月珍藏在了心底。我拉着母亲的手,轻声说道:“妈,谢谢你。”母亲微笑着,眼中闪烁着泪光。那一刻,我的心痛了,母亲老了,已经满头白发,我也不再年轻,但是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那种深沉的爱,却永远不会改变。 那两个水泥缸,依然静静地立在老屋的角落里,它们装满了爱,装满了回忆,也装满了我和母亲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最后用一首《母爱无声》古体诗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老屋陈缸藏旧书,时光倒转忆当初。泛黄卷角皆珍宝,笔迹歪斜岁月涂。家困犹珍书墨贵,灯昏共读母心愉。如今世事多迁变,母爱无声情义绵。 2024年12月1日于山东菏泽 |
|
来自: 新用户0110fClp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