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杨宝森、谭富英、梅兰芳、杨小楼、 谭小培、程砚秋、刘砚芳等参加胜利唱片公司宴会留影 梨园界喜颂“戏德”。其实,真要直言谈相,任何一界的人和事都是复杂的,不会像台面上说的那么光鲜。但是,梅兰芳的为人处事大面上说,是比较顾大体,易合作的。所以,几位经手唱片的老剧人回忆起来,都对他称赞有加。梅花馆主在《梅兰芳之戏德与其对于艺事之认真》一文中,不断称颂“梅氏美德”。 二三十年代灌制唱片的技术条件没法与后来的磁带录音相比,每张唱片必须一气呵成,不能后期剪辑。因此,灌录者事前有没有精心构思,认真准备直接影响到唱片录制的质量。当时有不少名伶都把灌唱片视为小道,不甚重视。有的还是名士做派,灌唱片也跟台上一样,与乐队伴奏“场上见”。 所以,不少名伶的唱片都留有各种瑕疵,时间没掐好,词句灌成“三条腿”,甚至半句结束的片子也屡见不鲜。还有一些颇为滑稽的“打架”唱片,也照样出版发行。 譬如:1932年,言菊朋在长城公司灌《镇潭州》“清晨起打一阵龙争虎斗”一段。此段老例唱原板,老谭派的名家罗亮生、贯大元等唱片均是原板。言先生发明言派,此段改唱快三眼,多了好些个唱词。灌唱片时,可能考虑到唱片的容量关系,不仅删掉了一部分词句,临时又改回唱原板。可是,他老先生是出了名的“名士派”,改也不跟乐队说——“场上见”。结果,琴师拉的三眼,他唱原板,一边唱一边扳,大半段都灌完了,琴师才明白过来拉原板,听着滑稽极了。 就这样,言先生也不要求重录,尽管让它流芳百世。☺ 早期唱片收音图 来自日本关西蓄音器俱乐部 梅兰芳是1949年以前灌片最多的京剧名伶,他灌唱片是相当认真的,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对唱段的选择有精当的构思,对词句、唱腔也作了适当的安排。据经手胜利、高亭等公司灌片事宜的剧评家梅花馆主(郑子褒)说,梅先生事先都把要录的唱词一段一段抄好,“在灌音以前,还得将腔调和字眼很仔细的加以研究,研究好了,才肯约期灌音”。随郑子褒长期服务于长城公司的禅翁也认为梅兰芳灌片“最为慎重”。现场录音决不草草了事: 间有场面某记锣鼓发生小疵,或其本人在某句某字某腔,略不称意,则此面蜡盘务必弃置重灌而后已。即使工程师及工作人员都认为完美无疵,而其本人决不置信,非经重灌,不肯接唱新片也。(禅翁:《名伶灌音百态》,载《上海生活》第三年第十期) 梅花馆主还说过两件梅兰芳录音的事,很能代表梅对唱片录音的严肃认真。一次是1924年,胜利公司灌《廉锦枫》一片。 《廉锦枫》一段竟连灌了三次之多,到了第三次快要唱完的时候,齐如山先生在旁忽然高声大叫起来,说是“这段唱得好极了”。那时我和徐小麟盟兄都吓得呆住了,因为在灌音未竟的当儿,绝对不许闲杂人等随便发音,连咳嗽亦所禁止,齐先生大声喊好,当然更所弗许。果然,工程师在内室传话出来,此片夹杂着言语声,不能应用,要求重灌,我和徐君,早已料到此着,没奈何只得特烦兰芳再辛苦一下。哪知齐先生不肯认错,坚阻兰芳再灌……幸亏兰芳厚道,反而向双方极力调停,一面劝齐先生不必越俎代谋,一面向我和徐君再三道歉,并且还自动要求重灌,以期尽善尽美。 梅兰芳《廉锦枫》 来自瑜音社 00:00 03:05 梅兰芳《廉锦枫》1924年物克多唱盘 廉锦枫 梅兰芳饰廉锦枫 徐兰沅、王少卿 操琴 何斌奎 司鼓 【1924年物克多唱盘】[反二黄导板]为娘亲哪顾得微躯薄命![原板]身背着这青锋海底潜行。又只见众水族纷纷成阵,如蛟螭似鱼鳖异状奇形。猛抬头又只见灵光射影,[散板]纵身躯向前去细看分明。 另一次是1925年末,在高亭公司,梅兰芳反串小生灌《辕门射戟》。 唱到第三次的时候,我和小麟都认为非常满意,参观的人有已故名曲家陈彦衡先生,他老人家亦连声叫好的,但是兰芳本人,却不肯同意,非要求再灌一张不可,他很委婉的对我说: “已灌三张,当中有一句的腔没有弄好,而且都犯了同一的毛病若不重灌,终难免被人指摘,我亦深知蜡盘的代值的昂贵,万一工程师不愿再牺牲蜡盘,这蜡盘的损失,由我来听认好了。” 梅兰芳的好合作,不仅表现在录音的认真,更表现在宽容和体谅。 梅兰芳第一次灌唱片的过程并不顺利。据1920年5月间的《申报》报道,一开始百代公司订录5张,酬金2500元,后又改订9张,酬金3500元。从最后成片出版的情况看,这里所谓“张”实际上指的是“面”,也就是9面9段。按,百代唱片当时出版的是钻针双面片,一张唱片有正反两面(两段)。当时的生产程序,是先把声音录制成蜡筒,再制成圆盘唱片。1920年梅兰芳来沪演出大红,《申报》报道说“日来畹华忙极”。百代灌片分两天进行,5月22日下午先到商务印书馆拍《春香闹学》影片,再到百代公司灌了《木兰从军》两段,《虹霓关》一段,《汾河湾》一段,共4段。5月25日下午也是先补拍影片镜头,再到百代公司灌《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各两段。不料,梅兰芳返京之后,公司发现有4个蜡筒受潮损坏。按理说,此事与梅无关。碰到不好说话的角儿,或拒绝重录,或要求另外付酬都不能说他们有错。但梅兰芳就好说话多了。百代公司派人赴京,不仅补录了原来的4段,并加录了一段梅氏新编本戏《嫦娥奔月》,算是完成了全部合约。 梅兰芳《木兰从军》1920年百代唱片 木兰从军 梅兰芳饰花木兰 茹莱卿 操琴 何斌奎 司鼓 【1920年百代唱片】 [西皮导板]俺自从到边关家乡信杳,[西皮娃娃调]思想起二爹娘好不心焦!奉将令在营前四周巡哨,我只得跨鞍马去走一遭。替老亲才把那家乡撇掉,为国家顾不得夙夜辛劳。夜深时丛薄间月光斜照,[西皮摇板]霎时间飞鸟过费我推敲。回大营要报与元帅知晓,只恐怕破番兵就在今宵。夜静更深宿鸟起,[快板]其中必定有戎机!来在营前下坐骑,[西皮摇板]进帐报与元帅知。 本文部分材料取自张洪涛自印《京剧唱片原始资料汇编》,特此致谢。 文 | 柴俊为 编辑 | 瑜小胖 作者介绍 柴俊为,上海广播电视台一级导演,《绝版赏析》制片人,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爱老戏,爱唱片,爱八卦,爱吐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