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囊肿——恩师留下的这个方子,我一用就是40年,只发一次!

 文香阁 2024-12-20

记得初入医学领域的头几年,我趁着假期回到家乡,特意拜访了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前辈。

一见面,我还未来得及提及自己对于肝囊肿的困惑,前辈便笑眯眯地说:孩子,你从城里大老远跑来找我, 就是为了求学,这年头,像你这样愿意沉下心来学习中医的年轻人不多了。

接着便不再多言,而是把方法教给我。

最后语重心长地说:既然你愿意传承,我这心里就踏实了,生怕这么好的方子失传啊。

图片

回来不久,我便遇到了一位肝囊肿患者。

这位患者已经查出有肝囊肿5年了,期间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效果不佳,囊肿虽然不大,腹部却很难受,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刻诊时,腹部胀满,时有隐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脉象弦涩,舌苔薄白而腻。

于是给他开出一个方子:

柴胡、白芍、枳壳、茯苓、郁金、丹参。

结果,患者服用一周后,便感觉腹部胀满有所减轻,食欲也逐渐恢复。继续服用了一个月,复查结果显示囊肿明显缩小,诸症皆消。停药后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肝囊肿,虽然不算危急重症,但长期存在却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它就像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虽然不一定立刻“爆炸”,但总让人心里不踏实。

在中医看来,肝囊肿的形成,与肝气郁结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个“气”,并非简单的情绪之气,而是指运行于肝脏及其经络中的肝气。肝气一旦郁结,就像河流被堵,水流不畅,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瘀滞”。这种瘀滞,在肝脏中就可能表现为囊肿。

肝气源于肝,又受情志、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解决患者的肝囊肿,关键在于疏肝解郁,调和气血

图片

这个方子的奥秘是:

1、柴胡、白芍——疏肝解郁

柴胡能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白芍则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两者相配,一升一降,一疏一柔,使肝气得以条达,郁结得以消散。

2、枳壳、茯苓——行气利水

枳壳善于行气宽中,消胀除痞;茯苓则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两者合用,既能行气消胀,又能利水消肿。

图片

3、郁金、丹参——活血化瘀

郁金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丹参则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两者相伍,可增强活血化瘀之力,促进囊肿的吸收。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对症”,而非“盲目套用”。用对了,就算是几块钱也能治病,用不对,就算是每天吃人参,也只是白白浪费而已。

温馨提示:每个人情况不同,用量也不同,具体到个人时需根据其情况辨证,因而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