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区域,包括整个欧洲和亚洲。这里居住着超过70%的全球人口,以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幅宏大的画卷中,有一个独特的群体格外引人注目:七个国家在本国语言和英语中,国名都以“斯坦”结尾。 它们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这七个国家不仅名字都以“斯坦”结尾,而且从欧亚草原到阿拉伯海都相互接壤。由于这种文化和地理的亲近性,这些国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集体。 与它们强大的邻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伊朗不同,这些国家很少登上世界头条。七斯坦除了阿富汗外,都异常低调,并且仍是世界上被讨论最少的地区之一。 它们的故事鲜为人知,它们面临的挑战也不为人知。但它们不应被忽视,因为在这些山脉、河流、湖泊、沙漠和草原背后,藏着人类文明中一些最重要的问题的答案。 波斯人曾在这里流放希腊人,佛教与伊斯兰教在这里相遇,游牧文化与定居文化在这里发生碰撞。阿拉伯人在这里打败了中国人(唐朝),突厥文化和波斯文化在这里交织,蒙古人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大屠杀。数百万奴隶在这里被贩卖,俄罗斯人和英国人在这里争夺地盘,最臭名昭著的古拉格集中营坐落于此。 正是在这里,第一个人类被送入太空,这里曾试验了400多枚核弹。这里是所有失败的反殖民战士聚集的地方,英国、苏联和美国都在这里被击败。 进入21世纪,这里是各大国力图施加影响的地方。这是关于中亚七个斯坦的故事,欧亚大陆的终极传奇。 大约5000万到5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此次碰撞的中心孕育了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北方向,持续的碰撞继续抬升地壳,形成了广阔而荒凉的青藏高原。 西北方向,冲击波催生了四座规模较小的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以及帕米尔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的道路绝不是一般的糟糕。无休止的沙尘暴、稀薄又无情的空气,持续不断的山体滑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山山脉天山是个有草原有湖泊的天堂。初夏,冰雪消融,这里变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活画卷,柯尔克孜和哈萨克牧民在绽放的野花中放牧。 在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边境的兴都库什山脉,由于现代化道路很少,驴和摩托车仍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与外界隔绝的偏远村庄依靠直升机运送物资。 最后,是帕米尔高原,四座山脉在此汇聚。帕米尔路况比喀喇昆仑山好一点,但因为人口太少,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极其困难。 这些高耸的山脉是该地区的命脉,滋养四条雄伟的河流:赫尔曼德河、印度河、锡尔河、阿姆河。 赫尔曼德河和印度河分别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最长的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中亚五斯坦的生命线。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有一片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地区,被称为河中地区。 两条河流向西流去时,与两座巨大的沙漠相遇。卡拉库姆沙漠和克孜勒库姆沙漠,第十二和第十六大沙漠。穿越这些沙漠之后,是两片水域:咸海和里海,各自都有一段故事。 北部是哈萨克草原,这是地球上最大的干草原。南临阿拉伯海,全球贸易的重要动脉。在中亚的七个斯坦国家中,巴基斯坦是唯一一个非内陆国家。 位于中亚七斯坦心脏地带的山谷,群山环绕,河流丰富。这里居住着1300多万居民,也是三个国家交汇、且相互刺穿的地方,这就是费尔干纳山谷,说到费尔干纳山谷,必须从它的第一位真正的主人开始,波斯人。 几个世纪以来,伊朗高原的土地被西方称为波斯,这是古希腊人赋予的名字。然而,对于其本地居民来说,这片土地至少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就被称为伊朗。 伊朗和雅利安是同一个词,意思是高贵的。这个词本身很古老,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但其当前的用途非常现代化。 直到1935年,该国名称才正式由波斯更改为伊朗。波斯是一个文化丰富、人民友善的国家,波斯人,波斯语,以及前伊斯兰教时代的宗教极大地、直接地影响了几乎所有主要文明。 波斯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国界,事实上,后缀“斯坦”,就是波斯语中“土地”的意思。所以从名字开始,中亚的七个斯坦国就与波斯有关。 此外,波斯人种,比如塔吉克人、普什图人、帕米尔人、瓦罕人、俾路支人和其他波斯人种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尤其是塔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波斯族人口占塔吉克斯坦人口的86%以上,阿富汗69%的人口,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21%以上。该地区共有9350多万居民是波斯人种。比整个德国的人口还多。 但为什么会这样?波斯并不是一个建立在大河边的文明。波斯人的征程始于中东一片被广阔的沙漠和岩石山脉包围的土地。那么,他们是如何对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的呢? 世界历史故事还是老一套。艰苦的土地培养强悍的人民,强悍的人民创造历史。波斯的辉煌始于一位极其强悍的人物,一个很会打仗的领袖。 他的名字叫居鲁士,居鲁士算是个大器晚成者。公元前559年,他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成为波斯小国王,当时他已经41岁了。但一旦登上王位,他就行动起来了。 十年之内,居鲁士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建立阿契美尼德帝国,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从爱琴海延伸至印度河流域,这个庞大的帝国通常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大国。 在波斯统治下,城市繁荣,皇家道路将遥远的城镇相连,商业蓬勃发展,各种宗教也蓬勃发展。但无论一个系统看起来多么先进和完善,总是有问题需要处理。 波斯人在爱琴海沿岸遇到了最大的问题——希腊人。 居鲁士去世大约30年后,安纳托利亚的希腊人发动了叛乱。波斯人和希腊人断断续续地战斗了50年,直到公元前449年,波斯人战败撤退,并放弃了许多以前的殖民地,其中一个殖民地是马其顿。在击败共同的敌人后,希腊人很快就开始自相残杀。 战争以菲利普二世的崛起而结束,他是马其顿国王。在他统治期间,古代世界上最致命的军事力量,战无不胜的马其顿方阵成立了,曾经处于希腊世界边缘的马其顿王国,统治了希腊世界。菲利普二世被杀后,他20岁的儿子,一个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将他的王国变成了一个帝国。 这位年轻的国王战无不胜,并被认为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之一。拥有数百年历史的阿契美尼德帝国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他是马其顿国王,希腊联盟的霸主,埃及法老和波斯国王。他是梅花K,亚历山大大帝。 在塔吉克斯坦北部,有一座叫苦盏的城市。它最早由波斯人在2500多年前建立,现为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城市。 该地区最初由波斯统治,从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第四任国王薛西斯一世开始,他就是那个与“300名斯巴达勇士”战斗的人。从那时起,这个地区就因拥有大量希腊人口而闻名,因为,每当波斯帝国内的希腊人反叛,或者惹了麻烦时,他们将被送往这里,到离家乡最远的地方。 确实没法比这更远了。再往前走,就只有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以及一些地球上最高的山了。波斯对希腊人的流放就这样持续了130多年。 希腊村庄,希腊语,希腊文化在这个地区相当普遍,波斯人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名为居罗波利斯的城市,保卫其北部边界。但后来,亚历山大大帝掌权了,公元前334年入侵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并于公元前327年迅速征服了几乎整个波斯帝国,当时他只有25岁。 当他27岁的时候,他的军队占领了居罗波利斯,那场战斗极其血腥。当地人勇敢抵抗,甚至还对亚历山大大帝本人的头部和颈部施以致命一击。亚历山大和他的主将在那场战斗中都受了重伤,一些记录显示,希腊人占领这座城市后,他们屠杀了所有城中百姓,除了希腊流亡者。 战后,亚历山大在这里修建了自己的城市并将其命名为绝域亚历山德里亚,字面意思是“最远的亚历山德里亚”。 绝域亚历山德里亚从此成为他帝国最东北的前哨。和亚历山大建立的大多数其他城市一样,军队里退役和受伤的老兵被留在这里,加入该地区大量希腊流亡者群体。 这就是为什么走在塔吉克斯坦的时候,会发现一些看起来像希腊人的人。经过2500多年,来自地中海的种子仍然在这里繁衍生息,2500多年了,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亚历山大大帝的寿命并不长。他于公元前323年6月10日去世,年仅32岁,且没留下明确的继任者。这导致了将军们之间的权力斗争,他们将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瓜分殆尽。 大部分土地落到了将军塞琉古一世·尼卡托手中,他后来于公元前312年建立了塞琉古帝国。经过一系列的收复行动,塞琉古收复了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的许多希腊领土。然而,当他于公元前305年向印度河流域推进时,塞琉古遭遇了激烈的抵抗。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一年后。公元前322年,印度出现了一位君主。他将印度领土从希腊控制下解放出来,建立了孔雀帝国。 他的名字是旃陀罗笈多·孔雀。 公元前305年,塞琉古率军到达印度河流域时,旃陀罗笈多已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并统治着印度。两位领导人战斗了两年,塞琉古被击败。 他放弃了最东部的三个省份,并与旃陀罗笈多结成了婚约。此后,塞琉古帝国将注意力转向西方,并在接下来的50年里,逐渐失去了对东部领土的控制。 相比之下,孔雀帝国则继续扩张,公元前261年,其领土面积达到最大,那年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征服了羯陵伽。那一年,阿育王43岁,他是一位无情的征服者,并已在印度各地征战数十年。 阿育王对暴行和破坏并不陌生,但征服羯陵伽与他之前的任何一场战争都不同,这场征服有点太血腥了。数十万人被杀,妇女被强奸,儿童被奴役。 羯陵伽曾经辉煌的城市变成了废墟。通常不会受到此类场景影响的阿育王,这次却出现了故障,面对自己造成的苦难,阿育王深感困扰。 这次经历带来了深刻的转变,他放弃了暴力和征服,走上了寻找平静和仁爱的道路。 不知是运气还是老天的安排,阿育王找到了通往佛教的道路。这是基于另一个时代,另一位王子的宗教——悉达多·乔达摩,又名佛陀。 这两位相隔数百年的王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对人类文明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受到佛陀教诲的启发,阿育王信仰佛教。在他的支持下,佛教在孔雀帝国蓬勃发展。 阿育王组织召开了一次佛教结集,僧人们编辑并抄录了佛经,这次会议还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弘扬佛法! 阿育王派遣了九个佛教使团前往九个地区。其中一些使团,如派往南方和东方的使团,非常成功,直到今天,在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家,佛教无处不在。 但就皈依的总人数来说,派到克什米尔和健驮逻地区的佛教使团是最成功的,因为正是这一佛教使团,最终使中国成为最大的佛教国家。 但佛教能够成功传入中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阿育王无疑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希腊人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如前所述,中亚有着悠久的希腊移民历史。自至少公元前522年以来,他们就被有系统地迁移到这里,多年来,希腊人在该地区建造了很多座城市。 有些是亚历山大亲自建造的,其他则由其他希腊统治者建造。这里的希腊人口相当多样化,来自地中海的不同角落。有北非希腊人和安纳托利亚希腊人,塞浦路斯希腊人以及来自希腊半岛的希腊人。有些人是被波斯人流放来的,有些是亚历山大大帝留下的,有些是被塞琉古帝国的统治者迁来的。 在地中海,他们属于不同的城邦,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现在,在这个离家数千里的新定居点,这些希腊人发现自己与来自不同城邦,甚至是不同时代的希腊同胞打交道,他们对希腊有着完全不同的记忆。 对于这些希腊人和他们的后裔来说,中亚就像是一个搅拌机和一台时光机的大漩涡。在这个文化大熔炉里,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东希腊人身份,融合了希腊传统与邻近国家的文化习俗。 当阿育王开始在印度以外传播佛教时,东希腊人已经脱离了塞琉古帝国。并于公元前256年建立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佛教使团抵达后,立即取得了成功,并收获了众多追随者。 然而,随着佛教在北方的兴盛,南方的情况却有所不同。阿育王去世50年后,孔雀帝国灭亡。新的统治者对佛教怀有敌意,迫使许多佛教徒逃往北方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为了回应对佛教的迫害,公元前186年,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一世率军进入印度,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然而,当德米特里深入印度北部时,另一个东希腊领袖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抓住机会推翻了他,曾经统一的王国分裂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北方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以及南部的印度-希腊王国。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于公元前120年灭亡。印度-希腊王国持续的时间更长,于公元十年灭亡,当最后一位希腊统治者消失后,佛教信仰在接下来的六百年里继续繁荣并传到了东方。 当时,波斯人和东希腊人已经建立了向西的商路数百年,但这条商路在货物和文化传播方面只发挥了一半的作用,因为巨大的山脉、沙漠和游牧民族仍然阻挡了通往东方的道路。然而,这种情况即将改变。东方的大门即将打开,迎接来自山那边的一股力量。 说到通往东方的大门,必须首先研究一下看上去奇怪的中国省份:甘肃。 向北,蒙古高原绵延不绝,广袤无垠。 向南,是青藏高原,土地崎岖,不适合居住。 这两道坚固的屏障之间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河西走廊,连接中国本土和西域的唯一通道。 自古以来,控制这条走廊对于中华文明至关重要。当游牧民族控制这条通道时,他们就有能力威胁中国王朝的腹地。相反,当中国王朝控制它时,他们可以进入西部广阔富饶的土地。所以,谈论东方之门时,真正谈论的是中国王朝与游牧王朝争夺河西走廊的持久斗争。 大约公元前200年,一个叫做“匈奴”的强大游牧民族联盟出现了。他们的势力席卷了整个草原。匈奴崛起在两个邻国中引发了两种连锁反应:一个是西边的游牧政权月氏联盟,另一个位于南方的定居政权汉帝国。 第一次连锁反应发生在公元前176年,当时匈奴彻底击败了月氏军队。这次毁灭性的打击将月氏分裂为两个群体:小月氏和大月氏。小月氏大部分撤退到青藏高原并进行了藏化,大月氏则开始向西迁徙。 他们于公元前176年进入伊犁河谷。从那里大月氏人继续向西迁徙。公元前155年,他们在河中地区建立了立足点,该地区将成为他们未来二十年的家园。然而,他们的迁徙并没有结束。 公元前135年左右,大月氏向南推进,最终到达东希腊王国。大月氏于公元前120年推翻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约130年后,他们也推翻了印度-希腊王国。公元30年,他们建立了贵霜帝国,统治了中亚和印度北部,开启了长达200多年的和平时期。 与游牧民族不同,遇到危险时,总能搬迁,汉帝国没有这个选择。因此,自从公元前200年被匈奴击败以来,汉帝国被迫每年进贡并将其公主嫁与匈奴。但尽管做出了这些让步,匈奴的袭击仍然持续进行,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 这种情况持续了60年,直到公元前141年,汉帝国的第七位皇帝、15岁的汉武帝登基。这引发了第二轮连锁反应。与所有对匈奴采取消极外交政策的前任不同,这个年轻的皇帝发誓要彻底消除这个北方的威胁。 为了彻底打败匈奴,武帝制定了很多计划。其中一个计划的成功加上另一个计划的失败,造就了丝绸之路。第一项计划很直观,就是加强中国汉朝军队并对匈奴发动战争。 然而,第二个计划要复杂得多,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一种赌博。年轻的皇帝想要联合大月氏一起对抗匈奴。这是一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联盟。但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需要先派人去寻找大月氏。 所以,公元前139年,汉匈战争初期,17岁的皇帝派遣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者去执行这一任务。然而,张骞的这次任务不仅耗时13年,并且失败了。 当时,河西走廊处于匈奴的控制之下,对于中国汉朝人来说简直是一条不归路。张骞很快被匈奴俘虏,并被囚禁了十年。当他终于逃脱,找到河中地区的大月氏领导人交谈时,他们拒绝了张骞的结盟提议。 然而,张骞的旅程并非完全徒劳,因为他回国前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探索西域。在他的旅途中,他看到了与中国汉朝完全不同的奇景、人民,以及商品,并与几个城邦建立了外交关系。公元前126年,他回到中国,张骞带回了有关西域的宝贵知识。 11年后,即公元前115年,武帝再次派张骞去寻找盟友,他再次失败。但这次,他从费尔干纳盆地带回了一些马。汉武帝非常喜欢这些马,并认为它们是击败匈奴军队的关键。在张骞长期外出期间,中国汉朝的军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公元前119年,匈奴被彻底击败并被赶出戈壁滩。历史上河西走廊首次处于中国王朝的牢固控制之下。在这些军事胜利的鼓舞下,以及对费尔干纳战马的渴望的驱动下,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率军深入西域。 在与费尔干纳山谷的城邦进行两次战争之后,公元前101年,汉帝国在该地区确立了统治地位。这次胜利为汉帝国与西域的定期外交交流铺平了道路,标志着丝绸之路的正式诞生。 在汉帝国的统治下,丝绸之路的贸易迅速繁荣。商品、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十分频繁,当东方丝绸在西方变得极为流行时,来自西方的佛教在东方变得极为流行。 公元220年,汉帝国灭亡,随之而来的是持续400年的混乱。恐惧和动荡笼罩着这片土地。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安慰和救赎。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中,佛教很快就传遍丝绸之路并在中国扎根。 伴随佛教而来的还有佛教艺术、建筑和雕塑。它们在丝绸之路上都享有盛誉,俘获了无数旅人和商旅的心。但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相比,所有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 因为在四世纪和五世纪的某个时期,丝绸之路沿线所有佛教国家,都开始修建巨大的洞穴建筑群以及巨大的佛像。 圣殿洞穴的概念起源于印度。这些洞穴被用来进行避暑、冥想和教学。印度仍有大约一千个佛教洞窟,但大多数都只是洞穴。 几百年后,东希腊人发挥了自己的艺术天赋并开始制作佛像,但他们并没有把佛像做得太大。又过了几百年,在一片混乱之中,丝绸之路沿线的统治者通过贸易变得极其富有。他们将印度的洞穴传统与希腊的雕像创新结合在一起,在巨大的洞穴中建造了巨大的佛像。 这种造佛潮流持续了一千多年,这些雕像无比精美。当大多数人谈论大佛时期的时候,他们说的是这种巨大佛像的时代,正是这种程度的奇观让佛教真正名声远扬,即使那些对宗教不感兴趣的人也会被震撼。 仅在中国,就有几十处这样的佛教洞窟,位置与丝绸之路的路线吻合。山西省云冈石窟,中国三大佛教造像胜地之一。这个地方在很多方面都极其重要。首先,它非常古老。在此处看到的大多数佛像至少都有1500年的历史。 最古老的佛像们已在这里存在了1600多年。其次,这里的佛像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有53个主要洞窟,1100个小洞窟,以及51000个壁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石窟代表了南亚和中亚佛教宗教象征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融合。这种美景只有在丝绸之路上才能找到,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然而在这么多的佛教洞窟中,其中最著名、最宏伟的当属阿富汗巴米扬的两尊佛像。根据碳年代测定法,较小的东佛,建于公元570年,那是佛教的黄金时代,数万名朝圣者蜂拥而至,在这座高达38米的佛像前,虔诚礼拜。 然而,命运弄人,佛教在此处的兴盛即将成为过去式。在同一年,即公元570年,阿拉伯半岛诞生了一个男孩。他的出生标志着一场宗教革命的开始,这场革命将永远改变中亚七个斯坦的面貌。他的名字叫穆罕默德,他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河中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中心。自古以来,它就是主要的贸易枢纽,居住着一个被称为粟特人的伊朗东北部族群。粟特人生活在城邦中。他们在政治上从未团结一致,他们控制着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开辟后,粟特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中间人作用。粟特商人和外交官向西到了东罗马帝国,他们还远赴东方中国,并在那里建立了庞大的社区。 然而,河中地区的繁荣却是自身的诅咒。随着七世纪的到来,这些富裕的城邦发现自己处于地缘政治风暴的中心。欧亚大陆出现了四个强大的帝国,每个帝国都对这个富饶的地区虎视眈眈,河中地区成为了战场,成为了这些敌对势力残酷游戏中的棋子。身陷其中的粟特人被迫目睹自己的家园变成战场。 公元610年的一天,当穆罕默德40岁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在麦加附近一个僻静的山洞里,大天使加百列向他显现,带来真主的神圣启示。 三年后,即公元613年,穆罕默德开始向麦加人民传播他的教义。他的教义植根于一神论、同情心和正义,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也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然而,尽管面临迫害和困难,穆罕默德的追随者数量开始增长。穆罕默德公开传教第五年时,已经48岁了。与此同时,穿越广袤的亚洲大陆,在巴米扬,在38米高的东佛旁边,更大的55米高的西佛正在建造中。 这一年,公元618年,也是东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经过四个世纪的动乱,唐朝和吐蕃两个强大的帝国从战乱中崛起。 另一方面,蒙古高原也崛起了一个新力量。突厥人。在七世纪早期,他们建立了两个突厥政权:东突厥汗国以及西突厥汗国。 620年,东突厥人首次发起进攻。他们入侵了位于南方的新生帝国,但十年内就被彻底击败。此后,唐帝国开始掌握主动权。它迅速向西扩张。至公元640年,塔里木盆地所有城邦均已臣服。到了657年,西突厥人臣服了。 至659年,费尔干纳谷地、河中地区和东呼罗珊的大部分地区均已落入唐朝统治。与此同时,在西南地区,吐蕃帝国也蓬勃发展。如今的人们提到西藏时,我们首先想到的通常是藏传佛教,喇嘛、宝塔、寺院以及虔诚的,花大量时间磕长头的西藏人。 但西藏并不总是这样的。在西藏全面佛教化之前,西藏人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之一。他们拥有强大的帝国和强大的军队,在8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的鼎盛时期,所有这些土地都归顺了西藏吐蕃帝国。在吐蕃王朝灭亡一千多年后,许多地方至今仍受到西藏吐蕃的文化影响。 在看到唐朝如何从丝绸之路受益之后,吐蕃人也想参与其中。他们于656年首次在中亚建立据点,并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与唐帝国竞争对这条商路的控制权。但这场争夺丝绸之路中心的竞赛并不是双人游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另外两名强大的参与者。突厥人和阿拉伯人。 突厥汗国崩溃后,许多突厥部落,包括突骑施人、葛逻禄人和畏兀儿人,宣布独立并试图在丝绸之路沿线开辟自己的领土。 与此同时,在西方,伊斯兰教迅速传播并与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交织在一起。先知穆罕默德于632年去世后十年内,阿拉伯军队征服了黎凡特和埃及。 又过了十年,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被征服。至公元651年,穆斯林军队已到达阿姆河畔。此后120年,这四个强国把丝绸之路的心脏撕成了碎片。 初期,唐朝和吐蕃势均力敌,各自与各突厥部落和粟特城邦结盟。另一方面,阿拉伯人的征服被三次内战和两次政权更迭所打断。每当阿拉伯军队取得一些进展时,他们就会被召回,参加内战。 但有趣的是,与大多数因内战而衰落的国家不同,阿拉伯人每次内战后都变得更加强大,中亚地区的形势也比他们当初离开时更加有利。705年,他们从第二次内战归来后,唐、吐蕃两方势力均被对方大大削弱。 在北方,两个主要的突厥政权也已争斗数十年,国力日渐衰弱。阿拉伯人趁势重组军队,迅速推进。他们仅用五年时间就渡过了阿姆河、锡尔河,到达了费尔干纳盆地,征服其间的一切。 公元710年,阿拉伯人在费尔干纳谷地与唐军正面交锋。最初,唐军两次击败阿拉伯人,一次是在715年,一次是在717年,但在接下来的30年里,受到突厥人和吐蕃人的不断攻击,唐军在该地区失去了影响力。 751年,唐军遭突厥盟友的背叛并在怛罗斯河被阿拉伯军队击溃。这次失败标志着唐帝国衰落的开始。 四年后,755年冬天,一对唐朝将军,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都拥有粟特人和突厥人的血统,发动了一场叛乱,导致唐帝国陷入了八年的内战。 阿拉伯和突厥雇佣军,以及吐蕃军队趁唐朝的衰弱,洗劫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当内战终于结束时,华北地区一片废墟。唐朝曾经是权力和繁荣的灯塔,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790年,吐蕃抓住机会并对塔里木盆地残余的唐军给予决定性的打击。这次吐蕃的胜利使得唐朝彻底放弃了西域领土。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王朝将不再占据河西走廊以西的土地。 然而,唐帝国并不是唯一一个衰落的国家。 到了9世纪60年代,阿拉伯人在中亚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吐蕃人也面临着自己的内部斗争。300年的佛教化分裂了吐蕃社会,亲佛教派和反佛教派之间爆发了毁灭性的内战,877年,吐蕃帝国灭亡。 整整30年后,即907年,唐帝国也灭亡了。而离散的,去中心化的突厥人却坚持到了最后。他们涌入这一真空地带,并改变了塔里木盆地、费尔干纳谷地、河中地区、欧亚草原和高加索地区的人口结构。 在他们的新领土上,突厥人发现自己被两股强大的力量所包围:波斯人和伊斯兰教。这场命运般的相遇将引发一场极为独特,且充满变革性的融合,这极为少见的“三方共生关系”,不仅会重塑他们各自的命运,而且改变了中亚乃至新疆历史的进程。 广义的大中亚变革,即将塑造新疆的地缘政治格局!从某种角度来说,即便没有后来的大清西征和苏维埃南下,早在突厥人西迁、伊斯兰东渐的时代,中亚就已经被分成了两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