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年11月14日 生效日期:2024年11月14日 引言 自2011年推出以来,微信连接广大用户,带来生活的便捷与乐趣。微信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个绿色、安全、健康、便捷的网络生态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基于以下原则制定了《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本规范”),腾讯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用户协议规则,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并配合有权机关维护微信用户及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 安全合法 微信致力于确保平台以及用户的安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腾讯相关平台规则,确保平台内容合法合规。微信不允许发布恐怖、危害国家安全、暴力、色情、赌博、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善意使用 微信坚持为用户营造一个善意友好的网络环境。微信相信善意的力量,微信简单、便捷、易用的设计理念,正是基于对用户善意使用的信任。因此,微信提倡善意使用,不允许利用微信实施具有恶意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诚信负责 微信倡导用户诚实守信,对发布的内容负责。微信连接用户,为每位用户提供交流、共享的渠道,但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诚信负责,用户才能在一个绿色、健康、清朗的氛围里友好互动。因此,微信不允许发布欺诈、虚假、不实或引人误解的信息。 清晰透明 微信着眼于提高平台规则清晰度和平台治理透明度,微信努力使用清晰、易懂的表述,向你介绍本规范,以便你更清晰了解《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并更好遵守本规范。 为共同营造绿色、安全、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请仔细阅读本规范并遵守本规范。 如果你发现任何违规行为或内容,可以发起投诉 如你发现任何违反本规范的行为或内容,你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便捷发起投诉,投诉方法请见投诉机制。我们收到投诉后,将对相关投诉进行审核。 如违反本规范,微信可能对账号或主体停止提供服务,对内容按照相关规则予以处理。 对于违反本规范的用户,微信将视违规程度,可能停止提供违规内容在微信继续展示、传播的服务,予以警告,并可能停止对你的账号提供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服务。 一、行为规范 用户在使用微信软件的过程中不得实施影响用户体验、侵犯腾讯知识产权、危及平台安全、损害他人权益等行为。一经发现,腾讯将根据违规程度对微信账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有权拒绝向违规账号主体提供服务。如:限制与该主体相关的账号的功能、封禁与该主体相关的账号等。 1. 尊重知识产权及软件完整性 腾讯享有微信软件的知识产权,你在使用微信软件时,应当尊重腾讯知识产权及软件完整性,不得从事损害腾讯知识产权或微信软件完整性的行为。 1.1 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微信软件。 用户应通过微信官网、腾讯其他官方渠道(如应用宝)或经腾讯授权的第三方(如苹果公司App Store)获取微信官方版本客户端; 1.2 合法使用微信软件。 除非法律允许或腾讯书面许可,你在使用微信软件过程中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1.2.1 删除微信软件及其副本上关于腾讯著作权的信息; 1.2.2 对微信软件进行反向工程、反向汇编、反向编译,或者以其他方式尝试发现微信软件的源代码; 1.2.3 对腾讯拥有知识产权的内容进行使用、出租、出借、复制、修改、链接、转载、汇编、发表、出版、建立镜像站点等; 1.2.4 对微信软件或者微信软件运行过程中释放到任何终端内存中的数据、软件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数据,以及微信软件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数据,进行复制、修改、增加、删除、挂接运行或创作任何衍生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插件、外挂或非经腾讯授权的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微信软件和相关系统; 1.2.5 通过修改或伪造软件运行中的指令、数据,增加、删减、变动软件的功能或运行效果,或者将用于上述用途的软件、方法进行运营或向公众传播,无论这些行为是否为商业目的; 1.2.6 通过非腾讯开发、授权的第三方软件、插件、外挂、系统,登录或使用腾讯软件及服务,或制作、发布、传播上述工具。 1.2.7 自行或者授权他人、第三方软件对微信软件及其组件、模块、数据进行干扰。 1.2.8 常见的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抢红包插件、外挂、软件或系统;使用微信多开插件、外挂、软件或系统;使用微信皮肤修改插件、外挂、软件或系统;使用一键转发插件、外挂、软件等; 2. 合理、善意注册使用微信 你应当合理、善意注册并使用微信账号,不得恶意注册或将微信账号用于非法或不正当用途。 2.1 官方渠道注册。 用户须通过微信官方客户端注册微信账号,不得通过其他非官方渠道注册微信账号; 2.2 通过合法途径注册。 用户须通过合法渠道获取的手机号码进行微信账号注册,注册过程中需进行短信验证并绑定一个有效的手机号码,或者通过已注册的微信账号辅助注册新微信账号; 2.3 不得恶意注册、使用微信账号。 用户不得实施恶意注册、使用微信账号的行为,不得利用多个账号主体或控制多个微信账号实施违反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的行为,不得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恶意绕开或者对抗平台规则。 2.4 常见的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频繁注册、批量注册微信账号、恶意滥用多个微信账号、诱导或欺骗他人为自己注册微信账号进行辅助验证、恶意为他人注册微信账号进行辅助验证等。 3. 访问异常检测与保护 为了保护用户账号安全,腾讯有权对访问异常的行为(如登录异常、打招呼异常、解封异常、其他操作异常等)进行独立检测判断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3.1 登录异常: 对于注册后长期没有登录或者注册后长期无任何访问记录的账号,为保护用户账号安全,腾讯将限制其登录功能,用户需激活账号后才能正常使用,激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验证短信验证码等;若你通过已有微信账号辅助注册新微信账号,腾讯出于保障你的账号安全的目的,可能会要求你用前述“已有微信账号”进行辅助登录。 3.2 打招呼异常: 对于在打招呼场景设置展示或者发送违规内容(详见“内容规范”)以及打招呼频次、地域存在异常的行为,腾讯将根据情节对违规账号进行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直至永久封号的处理,并有权公告处理结果。 3.3 解封异常: 对于在申请自助解除封号过程中异常行为,如批量申请解封、通过机器指令申请解封、提交虚假资料、虚构好友关系以及利用第三方网赚平台等方式进行解封、以及诱导、组织或欺骗他人为自己或为他人辅助解封等行为,腾讯将根据情节对解封账号进行再次封号或者永久封号处理;对违规辅助他人解封的账号限制使用微信全部或部分功能、进行短期或长期封号处理。 3.4 其他操作异常: 如用户账号在一定期间内产生异常大量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收发各类动态消息、参与各类互动评论等),或者实施高频异常行为,如频繁添加他人为好友、频繁被他人添加为好友、频繁加群、频繁拉群等,存在安全隐患或导致腾讯带宽资源被过度占用的,腾讯将对该等用户启动暂时冻结更新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无法接收新信息、无法添加朋友或群聊等)的保护或者采取限制措施,直至账号使用情况恢复正常。 4. 数据获取、使用规范 微信严格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微信禁止任何非法或未经授权的获取、利用、披露、共享、跟踪用户数据或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 腾讯禁止微信用户从事以下违规行为: 4.1 未经同意披露他人数据。 未经其他微信用户明确同意,或未向其他微信用户如实披露数据用途、使用范围等相关信息的情形下复制、存储、使用或传输其他微信用户数据,侵害其他微信用户合法权益的。 4.2 要求他人提供、共享个人信息。 要求其他微信用户共享、提交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号、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住址等)才可使用某种服务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如填写个人信息后进行算命、披露个人信息后才能加入群聊等; 4.3 将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其他用途。 将其他微信用户微信号、名称、QQ号、手机号、电子邮箱地址和出生日期等个人信息用于任何未经用户及微信平台授权的用途的; 4.4 非法或不当获取用户个人信息。 企图进行反射查找、跟踪、关联、挖掘、获取用户微信号、名称、QQ、手机号、电子邮箱地址和出生日期等个人隐私信息的。 二、内容规范 微信用户需要遵守《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发送违反相关规定的内容或为他人实施违规行为提供帮助,或组织、诱导他人发布违规内容,一经发现,腾讯将根据违规程度对微信账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有权拒绝向违规账号主体提供服务。 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内容的展示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折叠内容、将内容处理为仅发布者自己可见等)、删除违规内容、限制与该主体相关账号功能(如发布朋友圈功能、使用群聊相关功能)、处置微信群、封禁与该主体相关账号等。 违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 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以下规定非常重要,请用户特别留意! 1.1 违反或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制度的; 1.2 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1.3 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1.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1.5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1.6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1.7 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1.8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1.9 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10 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1.11 不符合《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 1.12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2. 不实信息类内容 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不实信息,即没有相应事实基础,通过捏造或扭曲事实、隐瞒真相而产生的信息。 2.1 煽动国家、地区、民族、种族、宗教间仇恨、歧视、误解,损害善良风俗的不实信息; 例:今天上午日本发生9.0级地震!是中国人就挺起!!扩散出去!!! 2.2 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引起或可能引起公众恐慌的不实信息; 例:震惊: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 !! 急急急请告诉你的熟人近期不要吃海鲜了。请火速转发! 2.3 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不实信息; 例1:向“全能神”多奉献多得平安,多得神家恩典。 例2:宣传或提供有偿诅咒、通过迷信感情挽回等法事活动; 例3:宣传或发布尸油或动物尸体制作的配饰法器的营销信息,如降头粉、古曼童等。 2.4 与生活常识、公众话题相关的不实信息; 例:猪崽说,煮九个鸡蛋吃能防新冠病毒! 2.5 与腾讯相关的不实信息,或者未经腾讯官方确认、披露或准许而发布的信息; 例:未经许可发布的所谓微信新功能信息。 2.6 其他不实信息。 3. 色情及色情擦边类内容 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涉黄、情色、色情擦边等内容,例如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情欲、性欲、性行为、性器官相关内容,无论相关内容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呈现。 3.1 涉黄内容,例如寻求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性行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招嫖、高端伴游、包养、裸聊、色情表演、色情按摩、语音激情、一夜情等内容的; 例:欢迎有缘寂寞男郎加入本群,水饺一晚1000。 3.2 情色内容,例如与情欲、性欲、性行为、性器官等相关的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音频、视频、图片、漫画、表情; 例:详细描写性行为过程及双方性器官的文字。 1.jpg 3.3 直接或间接的色情擦边类信息内容,即虽然并未明示,但带有色情、性的意味,容易导致他人联想到色情、性相关事物的内容,例如性骚扰、成人体验店、原味物品、性相关恶搞低俗文案等。 4. 赌博类内容 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与赌博活动或赌博工具及方法相关的信息。 4.1 邀请、诱使或胁迫他人参与赌博等涉赌内容; 例:2.jpg 4.2 出售赌博器具、介绍赌博规则和玩法、传授赌博(千术)技巧、方式和方法等赌博相关内容。 5. 暴力及犯罪内容 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展示或诱导自己、他人和/或动物死亡、受伤、被虐待的信息等暴力内容,以及教唆犯罪的信息。 5.1 人或动物自虐、自残、自杀或被杀、致残,以及枪击、刺伤、拷打等令人不适的内容; 例:关于人自虐、自残、自杀的图片,或关于虐待动物的心理、过程、结果的描述。 5.2 诱导他人自虐、自残、自杀的内容; 例:在胳膊上用刀刻出鲸鱼图案。 5.3 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或虐待内容; 例:虐童视频。 5.4 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容。 例:三年血赚,死刑不亏。 6. 涉黑涉恐类内容 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替人复仇、收账等具有黑社会性质的信息,以及组织、诱导他人从事恐怖、暴力、危害社会秩序等活动的信息。 6.1 替人复仇、收账等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内容; 例:“替你教训小三”的广告。 6.2 雇佣、引诱他人从事恐怖、暴力等活动的内容; 例:招募人员实施袭击、杀人、绑架、强奸等活动的广告。 6.3 拉帮结派,招募成员,对社会秩序构成潜在危害的内容。 7. 侵权类内容 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例如侵犯他人人身权(例如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或财产权(如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的信息。 7.1 主体侵权 7.1.1 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商标,侵犯他人企业名称权或商标专用权; 7.1.2 擅自使用他人姓名、肖像,侵害他人姓名权、肖像权等合法权益。 7.2 内容侵权 7.2.1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内容: 侵犯他人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权利的内容,如推广、发布假冒、盗版物品信息; 3.jpg 7.2.2 侵犯他人肖像权、隐私权、姓名权、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的内容 : 未经授权发布他人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微信号、照片等个人隐私资料; 4.jpg 7.2.3 侵犯他人名誉权、荣誉权等合法权益的内容: 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或者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荣誉; 5.jpg 7.2.4 侵犯商业秘密的内容: 未经授权发布企业商业秘密,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 7.2.5 其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 8. 欺诈信息类 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带有欺诈性质的信息,例如通过冒用身份、虚假夸大产品功效、类似传销形式进行诈骗的信息,或以骗取他人个人信息、钱财为目的的欺诈信息。 8.1 冒用身份的欺诈信息: 使用他人特征性信息,足以误导其他微信用户的; 例1:微信账号昵称为某公司著名游戏产品名称,且在个性签名中暗示或明示其为该游戏产品的客服人员。 例2:冒充熟人、官方客服、公检法及其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老师、明星、企业或机构的特定岗位人员,骗取他人钱财的。 例3:从头像、昵称、简介、朋友圈内容等维度仿冒他人账号,可能造成其他用户混淆,进而骗取他人钱财的。 8.2 类似广告形式的欺诈信息: 如明显虚假夸大使用效果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药品、成人用品类信息以及其他假冒伪劣商品等内容; 例:“能使人聪明100倍的神药”、“包治百病的灵丹”、“增高特效药”等信息。 6.jpg 8.3 类似传销形式的欺诈信息:所谓类似传销形式,指通过发展人员按照一定顺序形成层级,直接或间接地按照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等与传销行为类似的形式,如多级分销、高额返利等内容; 例1:虚构带有政府背景的投资项目,以参与“民族大业”、 “资产解冻” 、“精准扶贫” 、“养老帮扶”等项目可获得高额回报为由,诱导他人缴纳资金、发展下线; 例2:以充值消费可高额返利、拉新人入会能获得红包奖励等噱头,诱导他人在虚假网站充值、竞拍、拼团、缴纳资金,以及发展下线; 例3:利用数字货币、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虚构赚钱项目,以获得高额收益为噱头,诱导他人加入或者缴纳资金。 7.jpg 8.4 以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和数据为目的发布的欺诈信息; 例:冒充亲友骗取他人信息的,或以组织某种活动的名义,要求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 8.jpg 8.5 以免费为噱头,使用价格低廉的商品或者服务,直接或者间接地骗取用户的与前述商品或服务价值明显不符的钱财或者诱导用户帮助实施诈骗的行为。 例1:以免费赠送礼品或相关福利活动为由,索要邮费的行为; 例2:以免费赠送礼品、红包等福利为由,收集他人姓名、地址、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例3:以免费送游戏道具、皮肤为由,索要密码骗取账号登录信息,或诱导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操作转账付款。 8.6 其他以骗取钱财为目的发布的欺诈信息,如网赚欺诈类信息、中奖欺诈类信息、刷单欺诈类信息、付费陪聊欺诈类、荐股类诈骗、贷款相关诈骗类信息等。 例1:以招聘兼职为由或其他理由,夸大收益,向用户索要会费、入职押金、材料费、代理费等费用,诱导他人加入虚假网络赚钱项目或实际收 |
|